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从事物与现象之中升华凝练而来的规律法则,称为道;遵循规律衍生而出的事物与方法,称为器;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剪裁适用的规律法则与器物方法,称为变;从个别事物上获得的道理与办法器具,推广运用到更大范围的事物上,称为通;将道、器、变、通发扬推广,运用到有利于天下万民安乐的事物中,称为事业。
形而上者,隶书、朱文印
道无特指,相形而见,相比之下更加概括凝练的即是道。譬如阴阳、黑白、上下、大小,在此为大、在彼为小,相对而论即是思辨也是常理。道与道之间,亦有上下、有辩证法与方法论,有小道、有大道,有常道、有非常道,有可道、有不可道。
道,即是形而上的学问,也是一件知识工具,用来认知世界、明辨事物、践行事业。
《易经·系辞上》: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比对道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对道的运用,灵活运用、适时变通才是我们认知它的目的。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不必将其神秘化,更不能将它当做诡辩的理由。
道,需运用在有利于天下万民的事业中,这便是道德;无德之道,邪道。
清·石涛《画语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
易经之变易,即是最大的概括道理与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对道的最高运用境界。
上致用院李同知论海舶
宋·熊禾
易经致民用,肇自羲农先。
耒耜既生聚,市易还懋迁。
公私不交病,本末无倒悬。
古人致主术,称物靡有偏。
厥初禹作贡,不但中邦田。
四海自锡贡,不惮来远边。
碣石来冀右,海岱青徐连。
东南并淮扬,亦自江海沿。
夫岂宝远物,有道归陶甄。
成周制国用,半在周官编。
虞衡与商贾,胡不末利捐。
艰难开国心,什一犹欲蠲。
裒益固有道,公功格皇天。
后儒不知学,说理多虚玄。
生财昧大道,民命是益朘。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