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帖学经典』苏轼录《九辩》,刚健阿娜,绵里藏针

苏轼所录《九辩》,乃苏轼《墨竹图卷》中一段苏氏墨笔,该卷现藏于弗利尔美术馆。

元代赵孟府赞美“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明代王世贞说苏轼所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怀素屋漏痕意。”董其昌盛赞他的《赤壁赋》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后世学苏字的人不少,如宋代周邦亭、李纲、陆游,明代吴宽,清代张之洞等,然而比之苏轼总逊一筹。黄庭坚道出了其中奥秘:“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苏轼在中国书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论书及人”的批评观点,把人品与书品并提:“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

在评论书法作品的价值时,首先应重视书家的人品,“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书法的工拙不是评价的依据,书家的人品才是重要的准绳。“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

在书法艺术鉴赏中,观赏者不可单从作品的工拙着眼,主要是从作品中看到书家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所以观其书而能知其人。苏轼在这里强调了思想道德同书法技巧的关系,重视书法与人品的关系,书如其人,书以人重。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