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寻师古作 练就童子功——乐震文、张弛临古赏析

沪上丹青伉俪乐震文、张弛又办画展了:《但替山河添锦绣——乐震文·张弛2021艺术特展》。

乐震文、张弛几乎每年都要办几次展览,既展现他们旺盛的艺术创作能力,更是希望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希望获得同道的建议,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本次展览分为寻迹江南(江南园林)、丹心寻源(红色印迹)、寻师古作(古画临摹)三大板块,以山水的题材,描绘当前伟大时代的宏伟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其中寻师古作(古画临摹)绘就于七八十年代,尤显两位画家扎实严谨的童子功。
乐震文老师童年时就喜欢对着小人书画连环画,用铅笔描摹在白纸上,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家中长辈看了之后高兴地称其为丹青师傅,乐震文得到如此肯定,更是旦夕砥砺,临池不辍。读书之后,乐震文最崇拜的就是美术老师,总是悄悄跑到老师办公室,壮起胆子观摩老师作画,体会着笔墨纸砚的妙趣,揣摩着丹青世界的奥秘。在笔墨艺术世界的边缘观览、拾贝,直至中学毕业。

进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技校读书之后,更是专业地遍临名家作品,从林风眠、唐云的花鸟,到程十发、刘旦宅的人物,再到张大千、吴湖帆的山水,直至宋元山水作品,无不传神莫辨。

这次展览的乐震文临古作品共有七幅,其中两幅临石涛的,另外五幅分别临王原祁、文伯仁、清人、王石谷和王蒙。乐老师说:我在二十岁前后,天赐良机有幸临摹了明清大家的原作。那时是一九七八年,彼时的心境十分平静、简单,只想画好,临像,目标是乱真,只想能达到这个程度,于是没日没夜地研究。后来明白对山水画的临摹不是在画得像,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能够体现出精神层面,还要能体现出那个时代和那个画家的特点,临摹能捕捉到这些,才算是学到了传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987e1e1f86f63f7d05f72bd6326d5354/987e1e1f86f63f7d05f72bd6326d5354.jpg


乐震文 临石涛  89cm * 54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41901f412ea0440c54fcc71cc386a1f6/41901f412ea0440c54fcc71cc386a1f6.jpg

乐震文 临石涛  33cm * 25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32aaadcd68c17ba63f12c4f019d8f0f9/32aaadcd68c17ba63f12c4f019d8f0f9.jpg

乐震文 临王原祁画 121cm * 50cm   197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19534573936eaae61fbdd754a656886d.jpg

乐震文 临文伯仁 100cm * 33cm   197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fb251e68d42759850b4241b1a9d6cba0/fb251e68d42759850b4241b1a9d6cba0.jpg

乐震文 临清人 133cm * 52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4070fe92fffa0e47d98268907607f682/4070fe92fffa0e47d98268907607f682.jpg

乐震文 临王石谷雪景山水轴 165cm * 60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cf32dabf55abfb006dc97f979dd6306a.jpg

乐震文 临王蒙秋山听泉 133cm * 40cm 1978年

张弛的父亲是画家张大昕。在父亲的指导下,她5岁就开始学画,出自家学渊源。从临摹扇面、册页开始,渐有所得。直追明清大家作品及宋元画作神韵。中学阶段便独立创作《在阳光下》,经由长宁区推荐,经层层选拔,入选了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也是由于《在阳光下》的出彩,张弛被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技校选中,学习期间一笔一画认真临习名人古画,几乎做到与原作一模一样分辨不清。曾有小偷至上海工艺美术品进出口公司偷盗名家字画,误将张弛摹画的作品当作名画偷窃,甚至让公安部门都难以甄别,直至张弛一一道明。

之后更是进入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拜山水画大师陆俨少为师,学习两年,颇得乃师风范。

张弛的画,画风如其名,张弛有致,极具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举凡干湿、浓淡、枯润、虚实、着墨留白,都有独到之处。

这次展览的张弛临古作品也有七幅,分别临了宋人雪景图、文征明画、秋日图、隐居图、古松谷、早春图、听泉图。张老师说:七、八岁时父亲教我临摹明清扇面中的一部分明清名人小品,中学时期已经临了许多五尺、六尺的宋元大画了。但那时没有大幅的高清印刷品,只能看珂罗版印刷的画册和父亲的作品。一九七八年有幸遇到了一批明清文征明、王石谷、王原祁等大家的真迹,当时非常激动,爱不释手,总想着能临摹得接近原作,反复研究努力揣摩,尽力从气息、格调上能走进古人。这次展出的七幅作品就是当时临摹的一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f1cf4f2ed3d152434110f6f6e81b9087/f1cf4f2ed3d152434110f6f6e81b9087.jpg


张弛 临宋人雪景图 168cm * 82cm   197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8c920787d7212f34006b1232c0708b3e.jpg

弛 临文征明 122cm * 30cm   197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4d8beb7e807fe37ddb5b336b6981254f/4d8beb7e807fe37ddb5b336b6981254f.jpg


张弛 临秋日图 137cm * 54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ec4bdb1176990424a31baa378736a12b/ec4bdb1176990424a31baa378736a12b.jpg


张弛 临隐居图 158cm * 64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63e69485bcf334e92503477f5db7425d/63e69485bcf334e92503477f5db7425d.jpg

张弛 临古松谷 153cm * 78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c1a37cbbb0bc0187f176d48f09eb8a5e/c1a37cbbb0bc0187f176d48f09eb8a5e.jpg

张弛 临早春图 130cm * 62cm   197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ed4481399185c1c1bb585c469f9e08a1/ed4481399185c1c1bb585c469f9e08a1.jpg

张弛 临听泉图 137cm * 65cm   1978年

今天,站在《寻师古作(古画临摹)》面前,思绪渐渐清晰,乐震文、张弛两位老师的成就,并非出自马良的神笔,亦非源于惊世之才,而是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是扎实的童子功和早就深刻的艺术感悟,挥洒出超然的笔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龙凤佛艺术收藏

      寻师古道乐,独炼童子功?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