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古人燃烛都有烛台,用以扦插蜡烛和承接滴淌的蜡油。简单的,就是一个设有尖针的承盘,考究的,会铸造成各种工艺造型。大小也自不同,小者乃放置于几案桌上,可以手持着移动行走,大者贴地放置,形如落地灯,有多个承盘可以同时燃烧数支蜡烛。亦不乏多层的烛台,点满蜡烛后,犹如银花火树,光芒灿烂。材质有银、铜、铁、锡、木、瓷、瓦等多种。
在古文献中,“烛”是对照明用器的最早称呼。西周时,“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火焦”,用于把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据历史所载,在两汉以前人们主要使用油灯照明,灯具主要为青铜制品,蜡烛在东汉晚期出现。而到了三国时期,因蜡烛的使用,烛台也应运而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时流行卧狮形烛台。到了东晋南北朝时,烛台式样就更加丰富,有羊形、狮形、单管,双管、四管、五管、荷花形等。
隋唐时期,工艺进步,不但生产了大量以实用为主的烛台,同时迅速发展了兼有照明和装饰双重功能的烛台,中空筒管式烛台就是隋唐时期的流行烛式。唐代的瓷烛台,有青瓷和白瓷,兼有少量黑瓷。烛台则以新品种唐三彩为代表。五代宋元时期,陶瓷烛台占据了主导地位,造型较隋唐多样,较矮。宋代开始用单体的碗盘和钵用作灯盏现象增多,宋代还出现了一种省油灯。
规格:高:5.8cm 重:78.6g
此件【铜烛台】是一位藏友收藏已久的宝贝,烛台铜铸而成,一望即让人爱不释手,烛台铜质精良,工艺一丝不苟,可作烛台,亦可作文房镇纸。明清烛台的种类较唐宋时期更为丰富,具有照明和观赏双重功能。明清时期,由于“城市化”,与其相适应的照明用的烛台(灯盏)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本件烛台体型高大,唯有此体型的烛台方能与之相配使用,彰显尊贵地位与气派。烛台造型规整,铜料考究,系专门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色泽柔和温润,宝色内涵,珠光外显,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台体工艺精湛,尤为难得,从中可以领略明代铜器的精美考究,以及古意盎然的韵味,值得倾情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