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可染,《集錦冊•魯迅故居百草堂》,設色紙本,39.2x36cm
作家魯迅(1881-1936),寫作散文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徵,他往往喜歡正話反說、反話正說;但面對童年回憶時,魯迅通常不採上述迂迴的策略,從中更展現了作家真情流露的一面。在魯迅心目中的童年故居「百草堂」,經過文字情感化的描述,更令人心嚮往之。
即將於李可染特展曝光的《集錦冊》,其中一開,描繪「魯迅故居百草堂」。畫中景色應是魯迅同名散文中津津樂道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李可染將繁密的灌木草地用多變的皴擦點染畫出,與白牆黑瓦的疏朗恰成對比。牆外高樹迎風搖擺,白牆上樹影婆娑,與院裡的靜謐產生動靜對比。構圖一繁一疏、一動一靜,有如無聲詩般,傳達出許多意趣。
明代大畫家董其昌(1555-1636)比較過實景與創作的區別,曾說,「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李可染此幅寫生,以有限的元素,反覆營造對比性的元素,使得有限的一隅景觀呈現「大有可觀」的藝術效果,實要比真的百草園還更好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