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6-22 08:46
据本坡观察
每当大家谈起史前八卦历史
大概率绕不开“仰韶文化”
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
本坡不允许现在还有人没吃到它的瓜
仰韶文化
其实就是一种考古学的术语
起初人们研究考古发掘资料时
使用的是分期的方法
但随着近代考古发掘的扩大
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
考古学家发现分期的方法出现了大BUG
比如同一地质时期中
不同地区的遗迹、遗物呈现不同的文化特征
仅靠分期命名
给考古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于是考古学家们一拍即合
“考古学文化”概念诞生了~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
考古学文化表示的是在考古遗址
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址中观察到的共同体
包括房屋、陶窑等各种遗迹
陶器、石器等各种实物和现象等
为了保证一种考古学文化仅指代一种事物
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还得有个个性的名字
按照惯例
一般会用最初发现的典型地点
或富有特征的遗迹、遗物来命名
说到这
或许大家已经猜出“仰韶文化”大名的由来了~
俗话说
不对考古感兴趣的地质学家不是一个好顾问
20世纪20年代初
时任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的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对仰韶村收集到的磨制石器产生了兴趣
于是在1921年10月27日
在仰韶村开始了考古发掘
安特生(左2)在仰韶村
这项工作持续了35天
共挖掘17个地点
出土了一大批石器和陶器等
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就是色泽饱满的彩陶
仰韶遗址的发掘有多大的意义呢?
早在17-18世纪
“中国文化西来说”在业界极为盛行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源于西方
谁知打脸来的太快
作为我国首次进行大规模发掘的史前遗址
不仅让这套学说不攻自破
而且还填补了中国史前发展史上的空白
刚刚诞生的仰韶文化
最让人关注的还是它的来源问题
起初安特生是将仰韶文化的彩陶
同中亚土库曼的安诺文化彩陶进行比较
认为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提出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观点
此观点直到20世纪60年代依旧风行
多亏中国的考古学家们一头扎进田野
掌握实证、据理力争
最终使这项学说成为历史
1931年安阳后岗“三叠层”的发现
为仰韶、龙山和商代的文化序列
提供了可靠的地层证据
20世纪50一60年代
仰韶文化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的确立
为研究提供了新起点
此外
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大地湾文化中
发现的少量彩陶片
又可能找到仰韶文化的源头
······
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以来的100年
考古学家仅在黄河流域的其他地区
就陆续发现了同样性质的村落遗址1000多处
其中著名的有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为代表的半坡类型遗址
以及
高陵杨官寨、华县泉护村为代表的庙底沟类型遗址
仰韶文化典型遗址分布示意图(▲仰韶文化遗址)
这些仰韶文化遗址所反映出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
■ 在定居的农耕村落基础上出现了大型环壕聚落
■ 房屋以圆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建筑为主
■ 居址附近有大规模公共墓地,成人以单人一次葬为主,幼儿多采用瓮棺葬
瓮棺群·半坡遗址
■ 日常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 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陶器,以石器和骨器为主
■ 装饰品有骨珠、骨笄、陶笄和陶环等
随着发掘资料的不断丰富
表现有仰韶文化某些特点的遗存
在更广的范围内有了更多的发现
虽然仰韶文化家族越来越庞大
但仰韶文化的面貌却更加清晰
在距今约7000一5000年间
以关中地区为中心
北抵内蒙,南到湖北的这一原始文化
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发展态势
更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仰韶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意味着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中国近代考古学
长足发展并取得积极的成果
“可以说
没有仰韶文化的研究
也就没有中国史前考古的今天”
作为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仰韶文化自1921年至今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但关于它的研究和争论还在继续
······
参考文献
[1] 安志敏.关于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问题.考古,1999(01)
[2] 安志敏.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中原文物,2001(05)
[3] 王仁湘.仰韶文化渊源研究检视.考古,2003(06)
[4] 张宏彦.关于仰韶文化时空范围的界定问题.考古与文物,2006(05)
作者:西安半坡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