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探讨 | “ZERO女性艺术 倾巢计划”:来自女性视角的凝视——艺术创作中的“去性别化”

ZERO零艺术中心做“ZERO女性艺术+”双年展项目,已有十年了,从第四届“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2019”时,我就开始关注了,我也没想到有幸参与到第五届“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2021”展览中,成为展览幕后团队中的一员。在展览新闻通稿中,我站在主办方的立场从宏观的角度来介绍这个展览。现在,我还原到个体的角度,以展览幕后工作者的身份写一篇关于展览的延申思考,当然这仅仅是代表我自己,我既是幕后工作者,同时也是观众,只不过我是“目睹”了整个展览从发起、发生到最终呈现的一名观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491fb4679c72a6b43eea0c14466cecbb/491fb4679c72a6b43eea0c14466cecbb.jpg

李琳琳 《乳牙》 乳牙复制品,木床,木凳,鞋,枕头,照片等 580x400x200cm 2017—2021


关于这个展览,感触颇多。展前我们探讨过很多关于这届展览的想法和问题,并参与到诸多环节中,很多令我怦然心动的点子在执行中由于没有及时记录而流失,也因在展前各种琐碎的沟通中阻碍了持续思考的路径,思绪的中断也导致了感受都是片段的、不成文的,所以在感受方面不免趋于失焦状态,现在展览已顺利开幕,我需重新聚焦一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ae085aeacc17541bdb7e11900608669b/ae085aeacc17541bdb7e11900608669b.jpg

周雯静  《红色系列Nº3》   石膏    40cmx20cmx20cm x 12   2016

 

我在新闻通稿中写道:“......她们代表生于不同年代的女性群体......”我用了“代表”一词,在此,想要补充一下,此话是站在群像的立场上说的,从个案来分析的话,即便是生于同一年代的人,个性与想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其实我们并不能代表谁,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代表不了,我们仅是能够代表自己在某段时间、某个特定空间中产生的一些想法或行为,而这些想法和行为也仅仅只能代表我们个体生命的某一个片段,但若这一个片段的想法能够代表一些人,或者一个群体,对于艺术家来说,便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以前,我们通常会说“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符号和隐喻”之类的话术,但当代女性已经不再避讳关于女性的一些言论了,许多曾经羞于谈论的女性话题被公开化了,隐喻变成了明喻,隐晦的东西被公开了,好像那层“遮羞布”被掀开了,大家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地对待女性问题了。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明显地带有女性的“痕迹”,这是来自女性视角的凝视


这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是来自于艺术家对女性体验的认识,从女性身体的外在特征转向了对女性内在特征的关注女性疾病、情绪、伤害、记忆、印象等;也有对女性成长问题的关注:角色的转变、女儿、妻子、母亲等;还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催婚催育、种族歧视、职场歧视、母职责备、面容焦虑等,可谓涵盖面极广,其中每一个关注点都可以作为一个可长期探索持续创作的女性课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7411cf729966eaea598d3f64c5e1920e/7411cf729966eaea598d3f64c5e1920e.jpg

徐丝易 《肌肤02》 棉花、布  尺寸可变  2021

 

展览开幕当天的研讨会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很少有机会和场合去公开讨论和表达自我对女性和女性艺术的见解,正逢此机会将这些年轻的女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深入讨论这个话题。不论是“女性艺术”还是“女性主义”都不算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它始终不能被忽略,它像一场“隐形的革命”,一直存在。在研讨会上,艺术家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与创作过程,身为同性,不免会有感同身受之处,比如提到女性疾病、结婚生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时,获得了在场女性一致的共鸣。虽然展览在向我们强调了女性这一概念,但其实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并没有刻意想要强调自己是女性艺术家的身份。甚至,很多女性艺术家都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去性别化”

 

其实,不论我们是否刻意强调性别,都有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这可能是刻录在基因里的东西,让我们无法忽略。在创作的过程中,即使不特意去凸显女性艺术家的身份,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女性意识,因为我们在用女性的身体和头脑去经验和思考,当然,这些都不用刻意强调,顺其自然的创作,头脑不用考虑太多,因为身体本身已经为我们的感受作出了选择……当不再刻意强调性别时,才是真正的释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86cf06360c75d3e5cf344d4a6dfbdde7.jpg

周雯静 《女人系列•节育环》(局部)   铜、PVC、硅胶   140cmx120cm x 8   2014


历史上,由于女性受到了制度、经济、教育等层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她们的发展,所以导致很多女性艺术被丢弃、被遗忘。好在这个问题被注视到了。我很庆幸生于这个时代,因为女性艺术被注视到了,这不同于女性被男性注视,而是在创作层面上获得了与男性同等的认可。其实在女性的自觉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社会就已经发现女性同样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和爆发力。

 

这个展览点燃了我对于女性/性别的思考……提及性别,不免会带有歧视和偏见,存在主义哲学家保罗·萨特曾写道:“被注视的客体,也意识到自己正被注视,她被迫只能通过别人的眼光感觉到自我的意识,因此,她不再是她自己。”这段话准确地描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很容易被社会化,她们会按照男人规定的框架去认识外界和自己,由此便会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中迷失自己,失去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按照男性的眼中的女性来塑造自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8e1a0f3aa25377caa478d7ca633f1f92/8e1a0f3aa25377caa478d7ca633f1f92.jpg

周煜嵋 《táng》(局部)  综合材料  21cmx31cm   2019-2021


性别,是一个元级现象,它不仅属于我们在无意识层面所做的事情,也属于我们思考的东西。在等级社会中,性别可以是非常有限定性的,而在无等级划分的社会中,性别可能仅是一种选择。40多年前,西蒙·德·比弗曾言:“女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成为女人。”按照这样的说辞,我们便可以理解为:性别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指作为男人、女人的文化概念,强调性别是后天的文化促成的。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难以分辨在我们的价值观里,哪些是外界给我们的,哪些是内在自行生成的,所谓的“与生俱来”,其实包含了很多模糊不清,令我们自身都难以分辨的概念,所谓性别的焦虑,大概就是源于此因吧。

 

那么按照上面的说法,除了生理定义性别之外,性别还受后天文化塑造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于是,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到底是我们自发想要做好一个女人,还是在社会给予女性特定的生存空间和制度中,我们才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女人?或者说,无论你是女人或男人,所要考虑得问题实际上都是一个: 如何活好一个性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3f83d43efbce894b19caf1f2c9b3154f.jpg

ZERO零艺术中心馆长 李莫唯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项目发起人李莫唯女士如是说(大意总结):“这个展览的意义不止是解决艺术层面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让女性和女性艺术获得关注,给予她们更多成长和生存的空间,成立这个项目也是为了让女性艺术家有了一个可以发声、表达自己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心,希望在这条路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多,获得更多的支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a8a8418407b57ae9361323607bdf6ffe.jpg

“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2021”策展人 艾蕾尔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18c1416302f601254ede7172d1a793e2/18c1416302f601254ede7172d1a793e2.jpg

北大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董丽慧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e83b8bc07a8dbbae4f7f4ed75a68d296.jpg

雅昌艺术网主编 裴刚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79636a9ab1c9e11f1db26b620eaf7327.jpg

本次参展艺术家:探微小组成员何珍妮,高淑启,邵青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39c0189294129bf4b46ef98bcabb4789.jpg

本次参展艺术家:探微小组成员王栩儿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cc2bf74bb7eca74534ce295c55ebbd87/cc2bf74bb7eca74534ce295c55ebbd87.jpg

艺术家 周煜嵋

拍摄于“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研讨会


如果说每一个女性都是一个微小的个体,那么通过“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展览连结在一起,构成一个集体,以群像的形式向这个社会发出声音,让众人看到她们的面貌和态度,鼓励更多女性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勇敢面对生活,活出潇洒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展览的社会意义,是能够唤起社会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关注,不一定需要公众产生共鸣,能够产生互动、泛起涟漪,就是意义。如果这个女性艺术展能够为公众带来思考,加强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哪怕只是一点点,都是意识层面进步的一大步。


文/ 刘带水(刘子歆)



PS:图片由路小五、周煜嵋提供,感谢!


欢迎来看展览!


ZERO女性艺术 + 倾巢计划2021
主办方:ZERO零艺术中心
策展人:艾蕾尔
策展执行:安伯洋
艺术家:曹睿欣 蔡雅玲 费雪 李隽 李琳琳 莫芷 孙昀 探微小组 吴嘉琪 徐丝易 余梦彤 周池 周雯静 周煜嵋

| 展览时间 |

 2021年7月31日 — 9月21日

| 开放时间 |

周三至周日10:00—18:00(周一、周二闭馆)

| 展览地点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中一街 ZERO零艺术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