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并无唯一性
——读刘太云《重新编号序列》作品(一)
王亚中
艺术并无唯一性,这里特指艺术品解读,而艺术的动机根本初衷,则是艺术家的“发现”表达,并在不同载体中,可有变异可能,更有观品者的关注点位移,或许延伸了作品的初衷意义。
刘太云,堪称跨界艺术的楷模,或“云艺术”的践行者。我们知道,当代艺术,是现实与时代的艺术家态度而出现的不同载体述说,也许变异,也许直接圈定载体重心使用,并无过多的传统技术融入,但对现实状态的自我发言和思考体系的植入,有着宣言性的,甚至具备广而告知功效。
太云艺术,我称“风中的宣言”,即在光速时代的影像中,定格自我“发现”的思考痕迹,借用常规的聚焦异常圈定,印刻着自我灵魂的瞬间对接与互融,成为“发现”的点种生长。
也许太云作品的“非具象性”,正是符合了时代的“光速”思考。我们品观太云艺术,无需猜测他的创造过程,也许他的“光速”记录行为痕迹,印证了他的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消解了更多的表象技术含量,但从另一角度来讲,他的表述语言更具时光的穿梭隐现,所以在读太云作品时,应绕开纵向品读,进入横向的印象反思。
当我们在浏览太云艺术语言定格圈定的载体意象之时,也许太云艺术已在远处召唤着我们的疑惑与不解,也许更有许多不解与未知,形成了“太云艺术”的状态,也许颠覆了之前的艺术制造和观赏模式,“动则有,静则无,深则僵,浅则广”,形成了太云作品的独有形式和语言的非常规性,但也奏响了艺术表达和艺术品观的又一新乐章。
灵魂镶嵌在痕迹中
——读太云艺术(二)
王亚中
我们做艺术,有时把自己当成了手艺人,是具备别人不具备的技术而我独有,独到。有时也确沾沾自喜,有时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以为是艺术见解。我不喜欢以“艺术”或以“欺骗”状态,哄人哄己,有时连自己都不懂自己在干什么。
艺术家的态度真言,有时艺术家的态度和行为,也在迷茫中变化,但也并非都走不出困境,塞尚走出来了,毕加索走出来了,凡高并未想走出来,是因他就在外面,就在天上。我的老友罗伯特·弗兰克,开的车,拿的摄影机,走了两年,走到了时代的尽头。常玉根本就不想进去,几根线也交待了他的梦和现实的粘合。
我们认为,苦修技术后,能将思想钉入载体中,未曾想,内存存满了工具与书籍,已没有了呼吸的空间,更谈不上思考的整理,只是沉重的工具箱压垮了我们的梦想与多虑。
艺术,并不会怜悯某个人,有时也不是勤劳换来的。他也只是神灵赐于人间为数不多的几个“生命种子”,寻找着能够承载的躯壳,拉菲尔就是个典型。
“太云艺术”,太云作品,在寻找着神灵不慎丢落的种子,将她捧入怀中,凝视着她的基因组合与重新构架,放入自我的土壤中,静待新生命的诞生。
艺术已与时代同步变化着,一切将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
艺术,是两个角度的对冲与火花,一瞬间,一刹那,也许让你寻找了一生一世。光的出现,是艺术人几世的大运与修为所得,
“太云光速”艺术的奥秘就指的是这个状态。
王亚中
毕业于天津美院油画系
旅美艺术家、加州私立美院院长
“龙城艺术”创建人
太原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
新艺术艺评家
作品欣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