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8-04 11:02
南巢个展「在荒寂中观察 」
开幕:2021/08/06/3:33pm
展期:2021/08/06-10/17
地点: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碧桂园33小镇6栋艺术空间2楼
主办单位:华南美术馆
协办单位:碧桂园广东33小镇
支持单位:广东经贸文化促进会、广州三森有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陈国辉策展团队:张秋怡、曹博、李泳怡
前言
观察并不是单纯的观察,以所见写诗,以诗入画,这是艺术家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将所见的自然化为诗句,又从诗句中剥离存在于风景之间的共性。既不是文人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不是风景画的自然再现。南巢用纯粹的线条与色块,重构一个经验的平行空间。
在驻留期间正好遇上疫情管控,艺术家写到“好生活着,无关风月。”这使他不再是冷静的旁观者,身份的转换同样也让他的作品更多植入了在地的情感,表现社会生活的复线性叙事。
驻留项目介绍
创作自述
6月初,我来到了岭南,在东莞这座城里开始了艺术驻留创作。因从前在广州生活过,对于岭南人文风俗,我并不陌生。尽管我的绘画作品是抽象的,但并不影响我的艺术表达。我从不会拘泥于工作室的闭关创作,我需要走出去,越远越好。
于是,我去了山上,在山上眺望珠江与大海的辽阔,在森林里遇见紫色的花丛,直到黑夜降临。我边走边寻觅,这种寻觅是孤独的,更是荒寂的,与一切无关。
我不需要去描绘事物的本身,只需要感受与此同在。我不断地涂抹掉画面上的行迹,包括所有的感受,当足够接近虚无的本身,才戛然而止。我相信,艺术本是一场虚无的修行。
在工作室里,我感觉自己是猎手,做一个合格的猎手需要有一颗虔诚的心灵,哪怕空无一物,守护与使命一样不可或缺。当然,时刻观察,并瞄准方向,是必备的。
因当时疫情的影响,我将自己的活动范围作了一些调整,只在东莞这座城里写生。从可园到虎门,从松山湖到工厂,从阳台到窗口,每一棵树,或者每一朵云,我在这里,我无法逃离。对于艺术而言,更是如此。
而《盒子里的思绪》装置,是由24个透明的盒子组成,代表了一天24小时或者一年二十四节气。在每个盒子里,是我创作过程中废弃的材料及作品,这些都是不完美的艺术。不完美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包括我们的人生。最后,24条灯带,以此烘托出思绪的抽象感、未知感。这些盒子,是一个整体,也是独立的,就像我们的社会,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我们生活在这里,但思绪却不一定在这里。
综上所述,自然与社会,是我目前比较关注的创作方向。无论我的作品以何种形式呈现,在艺术创作上,保有十分的孤独,并不是坏事。
南巢
2021年8月1日
驻留期间创作的诗歌
人们荒寂的朝圣
明晃晃的蓝色花朵 指向黑夜的地方
远去的渡船 横渡最后的江面
鸣笛声穿越流水 与山影重合
桉树林里 几只蜗牛涂上了光芒
沉静的沙滩 发酵着繁星
凝结的岩石 深埋着太阳
我们有万种理由 忘记火种
不经意间点燃 抑或蓦然熄灭
人们荒寂的朝圣 却被囚禁
烟味十足的角落 却被释放
我们游离于城市 环绕大海
将岛屿淬火 锤炼方舟
在某个白日 捕捉羽翼
一会朝东 一会朝南
南巢
2021年6月14日
一个全阴的城市
午后的影子 横卧铁轨上
石门重叠 摇手触禁
城里的行人 躺在刀口
微芒失陷 山穷水尽
繁星扬起头发 等待戈多
大海紧急通告 天宫档期
我们在火里 也在光里
没有烟的世界 不纯粹
我们在梦里 也在雾里
没有草的田野 不荒诞
一个全阴的城市 没有风险
连夜排查 无关痛痒
一片绿色的森林 没有死亡
好生活着 无关风月
南巢
2021年6月22日
驻留时期作品
南巢 盒子里的思绪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21
南巢 山岭上的紫色花丛 纸本综合 27×19cm 2021
南巢 午后的窗外 纸本综合 27×19cm 2021
南巢 珠江口岸上的山岭 纸本综合 19×27cm 2021
关于艺术家
南巢,1990年出生于湖北,郭氏后裔,2003年开始撰写诗歌,2008年系统学习绘画,2013年从事电影工作,现为职业艺术家,常居上海,艺术外滩平台创始人,目前担任艺术外滩浦西馆馆长,其作品相继在各大城市艺术机构陆续展出,并被国际藏家收藏。
个展
2021年,在荒寂中观察,华南美术馆,中国,东莞
2020年,云线升根,外滩8号,中国,上海
2020年,坍塌与重构,艺术外滩浦西馆,中国,上海
2019年,云线南国,希茜的后花园画廊,中国,广州
2019年,云线重现,恒汇国际大厦,中国,上海
2018年,遗址之厚,圣普美术馆,中国,西安
2018年,比远方更远,百家湖美术馆,中国,南京
2018年,江海浩瀚,外滩5号,中国,上海
2017年,触壳,四叶馆,中国,上海
2017年,诗意情怀,万科翡翠雅宾利,中国,上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