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德天秀水》是一幅写实性的描写德天大瀑布壮丽景色的山水画,我向读者讲述这幅画的创作经历。
1999年5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严家宽画集》P63页有一幅画为《荒山》,创作年代为1997年,尺寸为80*95cm,(六尺斗方大小),原作于1999年12月被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收藏。二十五年前作那幅画是选取西南部某一深山峡谷的一个场景,完全凭感觉、记忆和激情作画,用大笔触侧锋画山石,小笔触作林木苔点,施以重彩,画面下方有清清细流,画面较统一、简略。2001年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时,又拿出了一幅《鄂西印象》,尺寸为123*123cm,纸是八尺对开,构图与《野山》相同,但对山体、林木、水流的刻画上做到深入、细致,把山石画的很硬,把水挤得很亮,用了大笔触墨块和小笔触的“皴法”,保持了写意画的风格,克服了《野山》中的“空”。《鄂西印象》发表在2003年《荣宝斋》杂志。
时间过得很快,十年后的2011年3月,在海南的“三川艺舍”画室作画,友人索华广叫我把“鄂西印象”的构图再画一张试试,我便用两天时间画了一幅95*176cm的画,挂上墙后感觉图中山势放不开,在右边又接了一张六尺宣纸,接下来又添加了山石、云水、林木,这幅画题为《生命之源》,用笔用墨明显苍老,构图开阔了,色彩也能统一。大家都对这幅画感到满意,准备提交北京保利拍卖公司2010年秋季大拍,但由于保利大拍只接受小幅作品,此画便由北京三川艺舍文化传播公司直接收藏,此画发表于2011年5月《画界》杂志。
2011年十月下旬,我在北京某画室,又拿出一张丈六的宣纸,挂在墙上想再画一幅《生命之源》,很快完成了墨色底稿和局部施色,因要返回武汉而将那张半成品也匆匆带回来,约半年后的2012年三月上旬,我在武汉的画室整理赴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办个展的作品,发现丈六的画作共有七幅,欲再加一幅,便把那幅在北京未完成的《生命之源》拿出来整理。当我接着往下画时,有种不满意的感觉,此时的创作陷入痛苦。如同我的许多作品都有绝处逢生的经历一样,突然想到要把这幅画改造成德天大瀑布的写实作品,画面中间大部分山崖可以不动,上部分可以加一些群山秀峰,下部分的水口便很麻烦了,画大瀑布的水口只有留白底,怎么办?因为我早已把画面画满,无“白”可留,我便自己动手把画瀑布水流的部分撕下来,再补上白宣纸,更因为重彩画有一定的色、墨覆盖力。所以便使这幅画能顺利完工。
从《荒山》到《鄂西印象》到《生命之源》再到《德天秀水》,画幅从六尺对开到丈六巨制,时间跨度15个年头,为什么题材如此转换,如果来自于灵感,应与我艺术的生命紧紧相连,四十年前我在广西北部湾服役,三年前到广西南部写生,其景,其境,其情总是活跃于我的创作思维,有所思,有所梦,亦有此图。
作者:严家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