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梦龙故乡行花鸟画展研讨会

  《王梦龙故乡行花鸟画展》

  研讨会(节选、老莫整理)

  地点:合肥久留米中日友好美术馆

  时间:2012-10-19上午

  刘继潮:王梦龙作品无论是从笔墨功底还是现代感的追求以及画面的整个构成处理都有他自己独到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研讨会开始。请王梦龙老同学王涛先生发言。

  王涛(安徽省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我们通过许多电话,我觉得办这个花鸟展会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启迪。他这个人很有艺术家的性格,我有时候看见他的线条,有种(极富情感)仿佛神经质式的节奏感,很早,他的传统功底就很厚了。整个画展感觉很清新,王梦龙大幅六尺整张的画是很难画的,双钩是很难的,而且是用焦墨钩的,比如石头上的节奏,都不是传统上硬要规定的模式,可谓画如其人,像他这个人。他也是一个有板有眼的人,最后开幕式结尾的时候,说到2012年10月19日。所有的艺术家、画家的艺术状态和个人都有很大关系。达到像就很难。

  我们这个年龄,去画一张画,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时候了,不要想得太多,我们现在还要求什么呢?如果说无奈,王梦龙中途相当长时间在专业美术出版社工作,在宣纸上磨来磨去,在宣纸上实践的时间确实少了。不过他有很好的根基,一开始就能接触大家,李可禅,萧龙士……。现在看到他,仍然带着饱满的激情,不像七十岁老人。夕阳无限好,相对能画出我们想画的画就很不错了。比如画面带有岁月悠悠的担忧、时光无限好的焦虑,人生沧桑的感悟,说明他在北京这些年也在不断思考一些问题。我们要把七十岁当做年轻人对待,不光是对生活上的一些事情越来越淡漠。此次画展对中国花鸟画有一定启发。线条的灵便,色彩的运用,像四五十岁人所画的,这一点很重要。不然的话,我们就真老了。谈谈我自己的感觉。

  刘继潮:花鸟画创新确实比较难。最近看见一个资料,1964年,大家潘天寿先生画了6幅花鸟画送去参加美展,全部被淘汰。花鸟画创新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徐永万:我和梦龙十六、七岁就在一起。在萧老门下。我当时感觉呢,我才学画画,对中国画什么都不懂,而他非常用心,善于思考问题,是我当时不理解的。1958年合肥成立第一个美术服务部,在新华书店二楼,挂了很多大家的原作。他指着齐白石的原作虾子,说虾须是转着画的。我当时不理解。他一直思想里谈的是,不是东家长西家短,谈的是笔墨浓淡关系,可以说他一直在探索当中。后他调到出版社,出书、组稿工作繁杂,但他还是挤出来一点时间画了很多东西。06年、07年我到北京时,他拿出一批画给我看,能看出来他是用心追求,昨天布展我来看,他在追求一种东西,一直不断的追求。我儿子陪我来的,他不是搞美术的,是警察,工作的关系有时候接触一些。他说,王叔叔色彩、视觉冲击力非常强,是啊,这也是这么多年思考的结果。

  张松(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今天早晨来参加梦龙兄的花鸟画展,感受很多。一般说文学是人学,画画一样是人画。看见梦龙兄几次热泪盈眶,感情丰富。看他的画作更是这样。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说,讲时代有传统,讲境界有笔墨,讲品味有风格,不再重复别人,但是又吸收了大家的营养,有自己的艺术语言。画展看了以后不是淡然无味,他不是被动的画画,而是主动的表达。画的时代特征,将传统笔墨融入到时代放歌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是美协老主席还是画院老院长,大家都讲到,人,几十年过来,回顾过来所走的路,最终一个字,是一个情。情,各种人有各种人的表达方式,画家就是用作品来表达。他们的同学之情,在今天展示的非常淋漓尽致。画是人画的,也是画出人的本身一种境界。作品冲击力也好,形式的新颖,都对安徽的花鸟画家特别是后一辈的画家是有一定启发,可以说此次梦龙兄在合肥办展是不虚此行,收获颇大,圆满成功。

  潘国泰(合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美术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我们之间的交往非常多,我也了解了他的人品。画品就是人品,人品就是画品。不经意将人品留在画中间,以情动人。最能打动你心弦的画最好。我觉得王老师的画,他重在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流露出来,如岁月悠悠,感觉时不我待。来看这幅画,很震撼,体现了人生奋斗追求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坚定不移奋斗的情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这幅画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我非常赞成刚才刘老师所说的话,中国画要向什么方向去发展?不要拘泥任何的约束,我们一定要在传统哲学的美学指导下。传统哲学美学的指导下,表达的民族思想感情,体现我们老祖宗文化的特质。王老师达到了,孔夫子说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了,这之后,随便你怎么画,都不会超越你的心理。他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次展览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通过我们的作品,表达我们的心灵。王老师具有正直、美好的人品,他的画品一定非常高。现在王老师的画都100多万了,一千万还在后面。在中国,评价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人的境界怎么样,画就怎么样。王老师按照自己的随心所欲,一定能取得更好更美更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王梦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