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读《春意阑珊》

我想如果要描绘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典雅、凝重,油画大概是最适宜的了,像安格尔的《培尔丹先生像》是古典学院派的大手笔,像凡•代克的《爱德蒙爵士和画家》画面描绘得精细逼真,丝丝入扣,令人叹为观止。   蒋云仲新近创作的油画《春意阑珊》似乎也遵循了欧洲古典学院派的风格。   画中的少妇斜倚春榻,轻摇折扇,眉宇微蹙,似在凝视脚边那只宠爱的小猫,又似在倾听窗外春夜的天籁,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李后主的那两句名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虽然帘外并非是无尽春雨,但那一抹冷冷月色,却也足以撩人心扉,月光洒进来,给这间屋子、屋里的人物和物笼上了一种“烟笼寒水月笼纱”的韵致,笼上了一股“幽幽柔柔,欲说还休”的情绪,笼上了一份“春江花月夜”的浪漫。使这间屋子,屋里的人和物甜美得像一个若有若无,似真似幻的无痕春梦……   但毕竟是春意阑珊,画中少妇身上蓝色的薄绸罗衫,鬓边的粉红牡丹,手中舒展的檀香折扇,以及春榻旁那只铜制的香炉,无不在告诉人们,春将逝,夏已近。   于是少妇低垂的眼眸中盛满了无穷的寂寥,清秀的脸庞布满了无限的落寞,她看看那只猫,猫的神彩奕奕,更衬出了她的意兴索然,而背景中那精雕细刻的红木框架,那描金的深色屏风更给这间深夜暮春的屋子添上了几许沉郁的气氛。   读过蒋云仲的《秋思》、《春意阑珊》,连同他以前的《李清照》、《秦观》,我察觉作者正试图用西洋绘画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中国特有的古典诗词,意欲把欧洲古典主义学院派的写实技巧和中国古典诗词那种意境美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审美情趣。

作者:吴山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