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花鸟画和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艺术门类。中国数千年文化发展史上,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三者已成为中国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美术创作领域的突出课题。
“主题性绘画创作”历来是关东画派的核心强项。但是“主题性”如何体现在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创作上?抑或说花鸟和山水画如何突出“主题性”?已成为有待艺术家和理论家研究和突破的“瓶颈”问题。多年来,人们对于花鸟画、山水画的主题性创作能否有所突破,寄予了特别关注和厚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花鸟画主题性创作的探索过程中,军旅画家角振通的新作《黑土地》,即是花鸟画主题性创作新成果的一个范本。本文将对角振通的这件新作做以粗浅的试读和试评,以此与同道朋友们交流。我以为,花鸟画《黑土地》与历次画展出现的花鸟画有所不同。其特色如下:
(一)
《黑土地》以东北大地的地域特色为基点,充分表达了内涵深邃的主题性创作意图。作品用五联画的传统形式,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收获的红高粱和向日葵太阳花的丰收果实来表现“黑土地”这一主题。没有直接表现黑土地的原始面貌,而是用果实来表现,用四联丰收果实来衬托中间的核心画段——大地牛群的形象。象征性地表现“牛”的耕耘、奋斗、开拓精神,使我们联想到东北大地是父老乡亲数代人,代代相传,开垦耕耘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东北人民是由地方少数原驻民族与关内“闯关东“的人群几代人融合而成,他们团结一致,战天斗地,在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中取得了今天的胜利成果。作者用耕耘、奋斗和抗争的民族精神所取得的果实来表现这一有历史意义的主题,抓住了《黑土地》的内涵核心,这就奠定了这件作品的重大主题性,从而解决了花鸟画主题性创作的一个难题。
(二)
把借寓和象征等表现性手法融入构思创作之中,突破了再现生活物象的传统模式。作者将黑土地代表性的果实综合起来进行理性合成,选用东北大地上的红高粱、向日葵太阳花等粮食油料果实组合为五联画,将左右两边的太阳花和红高粱都围绕着中联的耕牛群,形成人格化的核心画面,舍去了粮食作物的繁枝末节,只留下太阳花头和高粱果实,突出了主体形象。从简单的直接表现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到用借寓和象征性手法表现更深层次的主题内容,这是画家由“表象化”走向“象征化”的突破和飞跃,是从“写实”走向“写意”,从“写实”到“变实”,从“真实再现”到“艺术表现”的逐步转变。因此,画面给观众留下新颖、大气、宏伟和厚重的形象感染。
(三)
突破了中国画传统的焦点和散点构图的局限,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和“对应”法。作者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现代平面构成法溶入花鸟画构图排列中,从而产生了构图新意。画面的左右两端太阳花的金黄,与相邻两端红高粱的火红,形成火红高粱穗与金黄太阳花的美妙平面构成。强烈色彩辉煌相映,寓示出丰收的欢庆和喜悦心情同时,红黄两组图案既对应又非完全对称的生动组合,加之大面积绿色的衬托,形成了上下左右的交响呼应,非常符合中华民族平稳通达的审美心理模式。画面左右四条的冷暖色彩既对比又调和,围绕着中间核心段,将核心部分的牛群形象衬托出来,从而突出了主体“牛”的群象。在物象形体块面对比上,太阳花、高粱穗的体快都小于牛头体块,故牛头形象即成为构成中的突出部分,形成了以牛为核心的耕耘、开拓精神,产生了丰硕成果的现代主体形象语言。再者,画面左右四条中,葵花和高粱图案的上下间隔式断开,与中间主体牛群中流砥柱式的顶天立地,这种对比则更加突出了主体物象,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性。这种现代构成的构图形式方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四)
突破以墨为主体的笔墨传统,强化了色彩的对比性,使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者在整套五联画中,以焦墨和重墨皴擦所有形体物象,然后在焦墨与重墨地子上,厚压和充填浓重色彩。这种以重彩压墨地子的方法,同时选用朱红、深红、石绿、墨绿、大黄和金黄等这些民间流行的喜庆色彩,形成了厚重而强烈的色彩感,突破了以墨为主体的传统程式化表现手段。作者在制作中,还对宣纸材料进行了特殊处理,使重彩和焦墨与特殊肌理效果有机结合,形成了有如秦砖汉瓦或农村碾盘上的沟沟坎坎的粗粝纹络,很自然地表现出东北黑土地厚重沧桑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特有分量,体现了东北画风的特色。
(五)
突破传统笔墨的单一性,与装饰性、意向性、象征性、制作性等多种元素相结合,增强了画面整体形式感。作者在作品中使用了多种方法和造型元素,用单纯物象的多层重复和互相对照的方法,红色高粱头一排排上去,太阳花也一层层排上去,开荒牛也一尊尊排上去,在排列结构上形成互相对应、对比和疏密有致的构成,作者还用重叠法强调物象的厚重。在某种意义上说,重复就是力量,重复就是节奏,重复就是外张力,重复就是表现力。这种重复性表现为将工艺美术设计中使用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方法用于中国画的表现中,大胆突破传统笔墨表现中只在弯弯曲曲的折枝和断枝上变来变去的老程式的“戒律”,更丰富地运用形式美法则,使整体画面韵律感增强,更有现代绘画的形式感。
综上所述,军旅画家角振通的大胆探索和敢于突破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尤其在花鸟画洋洋大观的程式化充满画坛的时候,更需要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新的表现领域、善于表现新的物象、实践新的创作理念的勇气和态度。
我寄希望于关东画派中青年新生代的画家们,发扬这种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及时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坚持我们的创作道路,坚守我们的前沿阵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关东黑土地的好作品,报答我们的父老乡亲。
2010年6月20日
(赵华胜,原辽宁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全国书画院创作交流协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
作者:赵华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