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恣意纵横烟云起 万里江山水墨情——山水画家汤春德印象

  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先生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笔如有神”,无非是要求画家博览群书,历游山河,心有点墨,胸怀天下,有了厚重的文化修养,就会升华对万物的审美情操。俗话说“仓里有粮,遇事不慌”,画家的大脑就好比一个仓库,储藏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即兴作画,胸中丘壑喷薄而出,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助了。

  山水画家汤春德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船山先生的故里,这里自古就受湖湘文化的浸淫,山民能文能武,既“霸得蛮”,又“耐得烦”,历来民风淳朴,耕读传家。春德君家风儒雅,据说祖父就是当地有名的金石书画家,父亲也写得一手好字,故春德君自幼喜读诗书,家父从小就指点其临碑摹帖,曾下过苦功学习《芥子园画谱》,有比较扎实的传统功夫。春德君广交朋友,善谈神侃,我不知道他读过什么书,但肯定比较多,比较杂。我常与他在一起闲聊,文史、地理、哲学、政治、释道、民俗无不尾尾道来;聊起西洋美术,文艺复兴、古典派、浪漫派、莫奈、梵高、毕加索、波洛克......等等,他也能兴致勃勃,说出一二,我读书也多有涉猎,但杂乱无系统,也无一精通,我认为读书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一定都要求甚解,主要是通过多读多看,以量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修养。他既能与我聊得尽兴,证明他与我同是一类货色,书读得不少,广播杂收。

  参加工作后,因职业的原因,他走南闯北,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多在穷乡僻壤等边远山区折腾。后来,他又远赴非洲,在大沙漠和原始雨林中闯荡多年,尤其在法国巴黎生活了三年,接受了西画的洗礼。回国后又在彩云之南——云南生活了八年之久,沿神秘的茶马古道游历、考察和写生。并写下许多烩炙人口游记,有时他与人谈起他的这些经历,其中充满了神奇的逸趣和惊险的际遇,使人羡慕他年纪轻轻的就有这样不凡的经历。这种闯荡江湖的生活,形成春德君性格豪迈洒脱、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为人行侠仗义,乐于助人,深得众友口碑。

  春德君的阅历和性格,使他的审美观念也是倾向于雄浑大气一格,他曾说他追求的是苏东坡豪放雄健一路画风不喜精雕细琢、浅唱低吟的婉约风格。他喜作大画,喜用大笔,画作构图饱满充实,沟壑跌宕起伏,气势卓而不凡。他画画不用草稿,不看资料,全得益于他闯荡江湖时生活的积累。他经常背上行囊野外写生,山川湖海融入心胸,但他从不运用写生作参考,他曾说过,每次外出写生,都是用心用脑目识心记,胸储云烟丘壑,回来后慢慢消化,等到“不记得了”才动手在宣纸上挥洒,这时曾经的游历沉淀在心灵深处的丘壑云烟便被激活,历历在目,往往出奇制胜,画出意料不到之效果。这是我想起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张三丰教张无忌一套太极拳法时问:“徒儿,还记得多少?”,无忌说:“不记得了”。张三丰说:“你学会了”。这种不拘泥一招一式,只求武学精髓的方法,与春德君在对待写生与创作的态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是这种思维的影响,春德君在作画时从不囿于传统束缚,一旦开笔,便天马行空,挥洒自如,随机应变,笔笔生辉。他很少先构草图,打格放大,而是由近至远、从小到大、浓淡交织,依次展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在章法布局上多是大开大合,沟壑跌宕,山势雄浑,流动多于稳定,动态胜于静态,行笔时中锋、侧锋、偏锋并施,卧笔、拖笔、逆笔兼用,浓墨干擦,淡墨湿染,层层叠加,破积并举,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一切以求得先贤所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古训。

  一日,我造访春德君画室,他正在画着一幅大画,只见画面上近景古木参天、苍松虬曲,一片葱郁乔木全用苍韵老棘的中锋浓墨写出,用笔依稀还有当年临习《芥子园》的影子,造型早已跳出古人画树扭捏娇柔的藩篱,而是一种勃勃生机,树木的穿插还遵循古人的法则,但其虚实,疏密之组合则已是现代人审美情趣了。他那肆意挥扫、激越奔放的笔势,张力霸悍,呈现一种参天劲舞的豪迈之势,随画面的起伏而多姿多态。画面由近及远、率意挥写,同时保留一些水迹墨痕,随时依形造意,意随笔走,笔笔生发,山川、云水、烟树、寺庙一一展现开来,颇有“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的境界。云水的留白在山水画中是较难处理的,所谓画实易画虚难,清代亘重光在《画笙》中说:“位置相戾,有景处成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道出其中奥妙。春德君对留白处云水的处理有自己的方法,他喜画大块面流动的云烟和幽涧,有时把翻滚的白云和山川连在一起画,铺天盖地,气势如虹。在这幅山水中也是如此,用不同深浅的淡墨连皴带擦,相互交织出气势、动感,形成一种独特的空灵美,气韵无穷。他在云水的空白处,层层积水烘染,虚中有实、无中生有,在杳渺幽冥的云烟变幻之中,将画面的主次、轻重、前后、聚散有机交融,带给观者的感觉是一幅浑然天成、整体厚实的图画。他说这是为南岳衡山一家大宾馆而创作,因时间紧,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只好留待以后再提高了。在我看来,这幅画算比较成功的,春德君尚能如此严格要求,我想他还年轻,假以时日,在笔墨上再经过时间的锤炼、经验的沉淀,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面世。

2013年冬月于深圳

作者:刘岳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