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出租艺术品,艺术银行致力做消费和艺术的月老

2015-01-18 00:00

  一件价值万元的艺术品,最低只需要100块钱就可以租回去挂上一整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更换,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都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不同艺术家的新作。刚刚成立的广州“艺术银行”提出了这种崭新的艺术营销模式,他们的目标是要在中国掀起一股艺术平民化和普及化的新高潮。

  缘起

  发展艺术品租赁,盘活画廊、美术馆的存货

  “由于中国民众并没有培养出艺术品消费的习惯,画廊和美术馆大面积亏损。”广州艺术银行的发起人江因风走访了北京、上海、山东、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发现画廊和美术馆亏损和倒闭几率为93%,“市场严重饱和过剩,画廊和美术馆积压了大量的书画、雕塑、红木家具,找不到接盘的人。”江因风跟很多画廊老板都是好朋友,在走访过程中听他们说了不少心里话,“艺术被高价绑架了,我们只能死撑,降价销售也是不可能的,买画的人也都是朋友,之前30万元买走的画,你告诉他现在只卖3万元,朋友都没得做。”但如果转卖为租,换一种思维方式,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江因风相信这种方式会开拓出一片新的蓝海。他跟一些茶馆、餐厅、酒店的老板也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这些客户更需要租赁艺术品,他们开一家新店,如果所需的艺术品全部买下来,至少要投资上千万元,但通过艺术品租赁这种方式,就能够把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通过经常更换艺术品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客流。”

  在中国,艺术品购买和收藏的群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专门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二是富有的商人阶层,三是中低收入的普通购买者。前两类购买者由于是专门艺术机构、专家或者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在目前的艺术品买卖中具有质和量上的不可忽视的优势。但从市场的发展角度讲,他们的绝对量在整个购买群中占少数,不能代表整个艺术作品的购买群。长远来讲,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应是美术作品购买的主体。但是书画艺术品的高价以及频频曝出的天价给大众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印象—艺术品就是大众消费不起的奢侈品,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许多普通消费者因此望而却步。

  这些年许多艺博会、艺术品电商提出了诸如“家庭艺术季”、“艺术超市”、“平价艺术”、“让消费爱上艺术”、“把艺术带回家”、“让大众消费得起的艺术”的口号。艺术银行也是为大众服务,让普罗大众有消费艺术品的途径。毕竟,只有买得起的艺术才会让大众更加积极地投身其中,也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艺术市场时,市场的基石才会变得更加稳固。大众化的消费才有艺术品消费的时代,谁能坚持做下去,谁就能更好地引导艺术消费。

  业界观点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艺术银行将会是对艺术市场泡沫的釜底抽薪;面对的最大问题将会是大众观念上的问题,如何扭转大众观念将是艺术银行的突破口。艺术银行应该满足艺术消费的需求,推广艺术家,便于艺术作品的流通,目前许多细节需要完善。租赁的相关事宜,方向是好的,但需要细致的执行。艺术银行可能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挤压艺术市场泡沫是否会有人不愿意?艺术银行会让艺术作品有更多机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流通才有价值,将个人需求变成大众需求。

来源:中国艺术金融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