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灯—袁武绘画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2015-01-18 20:12

“天?灯——袁武绘画作品展”开幕现场

2015年1月18日,“天?灯——袁武绘画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袁武先生屡次去西藏大昭寺写生之后,受信仰的感召,创作的与西藏题材有关的作品150余幅,可以看出袁武近年来的艺术转型。作品既是袁武对朝圣者精神的感动描绘,也是对当下社会人文环境中关于信仰的反思。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艺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水墨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自二十世纪以来,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也经历了一次自我的脱变与转换。其中,向西方艺术引进写实主义手法,以对现实和人生的观照,来取代传统水墨画的逸气与墨戏,成为了最主要的探索方向。徐悲鸿、蒋兆和等人曾经奠定了这方面的基础,而艺术家袁武,则是将这种探索推向当代的一位代表艺术家。

北京画院副院长、艺术家袁武致答谢辞

袁武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著名画家,早期作品多以社会底层与苦难历史为题材,表达了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

艺术批评家、本次展览策展人杨卫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这个名为“天?灯”的展览中,袁武描绘了许许多多前往西藏大昭寺朝圣的藏民。这些人中有老人,有妇女,有少年,也有青壮年。但不管是何种人,何种身份,他们都一心向善,双手合十,朝拜在圣洁路上,有的甚至还一步一俯一叩首,其虔诚的程度简直荡人心腑。袁武正是从这些虔诚的藏民中,获得了超越的能量与表达的信心,骤然间笔力遒劲,出神入化了起来:线条虚实相生,却更加苍劲有力了;而墨色,则醇厚饱满,且又层次分明,均都焕发出了一种真挚而朴实的表现力。

袁武作品《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袁武作品《大昭寺的清晨》之一

毫无疑问,是信仰启迪了袁武,使他的笔墨刚健质朴,具有了某种超越世俗的穿透性。或者换句话说,是袁武的求真求实意识,使他对艺术的追求,最终抵达了宗教信仰的深处,从而由此昭示出了某种生命的本质。

袁武作品《大昭寺的清晨》速写草稿之一

艺术中国记者在展览现场采访了本次展览策展人杨卫老师,杨老师解释到:取“天?灯”为展览主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天表明了仰望的高处;二是灯则象征着信仰带给人的光明。将这两层意思组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为袁武的这批作品点题,更为重要的是,还表明了其中的意义。即在当今这个被物质抽空的现实背景下,袁武的这批作品出现,无疑是一种精神的注入,也是一次为时代招魂。

展厅中《大昭寺的清晨》三连幅

展览现场

来源:艺术中国绘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