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1-19 00:00
三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我对太行山多种拍摄题材都进行过尝试,但最终还是钟情于风光摄影。其缘故由也许是家乡山水的魅力和一种故土责任的缘故吧。
家住太行山下,对大山有一种深深地眷恋。难以忘怀在漫漫山道、云雾山中仰望赤壁的苍凉,倾听山雷的绝响,观赏山云的奇幻,领略山洪的肆虐,……太行山那奇峰峻岭、深沟巨壑,山石、野树、飞瀑、流泉如历历在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对太行山的情感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愈加浓烈,愈加神往,愈加倾情投入……
河南辉县境内的太行山位于太行山南麓,方圆二千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一千七百多米。这里群山环绕,奇峰突兀,赤壁林立,沟壑纵横。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这片独特而又绝妙的土地。当你面对列嶂式的苍岩绝壁,面对气象万千的层峦叠嶂,你的心底会生发出豪放悲歌般的激越情怀。你将以满腔热情去拥抱她,以赤诚的全部身心去触摸它,去凝视它,去寻求与自己艺术生命心心相印的独特情怀。
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太行的山涧古道、悬崖岸边寻寻觅觅三十多个春秋。艰辛、困苦、危难、迷茫时常伴随着我。为了表现自己家乡的山水风貌,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爱恋之情,我为自己拟定了一个长远的拍摄规划:每年春、夏、秋、冬的典型季节和风、雨、雾、雪的特殊天气都到太行山住一段时间,去寻求与自己心灵对应并能产生情感的创作时机……。记得2005年年前的冬天,太行山上一场罕见的大雪,我们一行五人踏着过膝的雪原爬上海拔一千二百米高的太行山村八里沟。一路的艰辛被大山苍莽的风采所倾倒。我们在大雪中奔跑、跳跃,一边观赏大山的神韵,一边寻找拍摄角度。但因山雾浓重,能见度低,未能拍出理想的效果。我们在山里一直等了四、五天时间。一天下午,太阳突然从雾中显现,整个大山在阳光下裸露出强健的躯体,峭壁和远山瞬间披上一层浓重的红、黄色彩。处于阴影中的树挂也抖擞精神,在云海的簇拥下显示出自己的骄姿。我拿起相机,非常兴奋地拍摄了无数个难得的画面……太行山的云海平时很难见到,只有雨雪过后,气压变化才容易出现。那时,山间升腾起浓浓云雾,时聚时散,翻滚飘动,变化万千,大山浮在其间,如若仙境……这种特殊天气带来的特殊气氛能大大调动创作激情。
太行山的特殊地貌决定了它拍摄的难度。站在悬崖峭壁面前,视觉冲击力极强,但一拿起相机,感觉画面平平,想达到的效果与镜头效果相差甚远。由于高山对阳光的遮挡,很难拍到清晨和傍晚低色温下那山体呈现的黄、红色调。在光线处理上很难如愿;站在高处俯视,是一览无余的大场景,缺乏气势;站在山脚下仰望,只是一面山墙;沟壑间长年的烟岚、雾霭直接影响画面的清晰度……我曾经竭尽全力地远离别人的后尘,把相机对准他人尚未发觉的角落,去寻求自己拍摄太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技巧,但总是难以如愿……
太行风光最具表现力的是那伟岸绝伦的石壁,但常常是感观和实际拍摄效果距离较大。我尝试着改变过去自己喜欢拍摄大场面的习惯,就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使用各种镜头摄取大山最精彩的局部,在局部中寻求“情趣”。在拍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自己发现和把握局部美的能力,有选择地捕捉远处景物的精彩区域、关注近处被摄物的细部。达到画面构图简洁、严谨。即便是遇到气势宏大的场景,我也会强迫自己改变过去单一使用广角、标准镜头的习惯,换取长焦距镜头,删去多余的景物,将更典型、更精彩的瞬间拉近。对局部的线条、块面、质感和色彩表现力尤为关切。“简洁、严谨”的创作,似乎已成为我在太行山拍摄的定式。几十年来,从使用海鸥双镜头相机到禄来66相机与现在使用的哈苏503cw相机,均是方画面构图,也成全了我在摄影创作上简洁、严谨的发挥。
改变过去单一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开拓自己的视野。
建立熟悉的拍摄基地,痴情固守,是拍摄太行的关键。熟悉拍摄环境是重要的“天时地利”,靠猎奇、运气和偶然发现很难摆脱平庸,也难以拍出好的太行风光作品。
太行山有个郭亮村,此地悬崖千仞,深壑万丈,山势险峻,气势恢宏。从拍摄题材选择到画面构图经营都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我的拍摄基地。我经常到那里去观察,体验生活。每次站在悬崖面前,仰望千年沧桑巨岩,就会生发出一种深刻地精神震颤,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波涛在推动我,激越的瞬间感受使创作欲望难以竭制。它迫使你拿起相机,为它激情讴歌,为它传神写照……我的很多个性鲜明的太行山风光作品都来源于这里。诸如“崖上新村”、“苍岩”、“幽谷”等。要拍摄出独具特色的太行山风光作品,不建立自己的摄影基地,单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摄影方法,靠一时的新鲜感,瞬间视觉刺激,是很难摄取太行的真髓、领悟太行的神韵。
在摄影的表现手法上,我力图最大限度地运用太行山自身的点、线、面和光、影、色典型的再现太行山的千姿百态,把握好直接感应的悟性和摄影造型法则的运用能力。在表现太行山整体风貌的同时,注重其“壮美”的独特个性表现。浑莽、厚重是太行山有别于其他大山的风神绝韵,是它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自己毕生追求的艺术风格。
在太行山拍出较好的作品相对容易,但拍出个性独特的作品很难,要出“新”、出“奇”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创作别具特色的作品,我很少在晴天朗日下拍摄,大都选择在雨中、雾中、雪中等特殊天气。太行山的苍凉、凝重在这些特殊气氛下才能得以展现。特殊气氛下的太行是别具神韵的。瞬息万变的自然形态,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使你始料未及,但这恰恰能激起你情感的波澜和创作欲望。雨雾中的太行神秘、幽静,那是一幅烟云笼罩水墨般的画面,半遮半掩之中山的峥嵘,山的幽静皆隐藏其间,眼中似云非云,似雾似雾,浓淡虚实,扑朔迷离;云海的出现使太行更加奇异,山涧升腾的云雾会突然集聚成滔滔云海,气势磅礴地覆盖脚下的群山,在峡谷中,无声无息地翻滚飘动……大雪中的太行浑莽、端庄,皑皑白雪,铺天盖地,峡谷气势如虹,峭壁顶风傲雪,白雪遮掩下的赤壁似铮铮铁骨。在这万籁静寂的世界里,整个心灵都被净化了。冬天的太行山是摄影的最佳时机,是感受太行之意蕴,领略太行之精彩的最美季节。
几十年里,我花在观察、寻找上的时间往往比拍摄的时间长的多。每次到山里去,都是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行走于“天梯”栈道,悬崖岸边。去观察山体的变化,去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比如拍峡谷,什么时间?什么光线?什么角度?什么气氛最能体现它的气势?再比如拍晨光中低色温照射下的悬崖,什么方位?什么时间太阳能从山的夹缝中透出?特别是季节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山体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大脑里储存一本“账”,时刻翻阅着,才能有所比较,有所选择,才能摄取太行山最美、最具典型的画面。
这些年来的拍摄,使我体会到太行山对我的感悟和我对太行山这片土地的依恋。我在拍摄着自己的感受,通过对太行山水的感知来寻找自我,认识自我,体会一种自我心灵的慰籍与太行神髓的契合。
我酷爱家乡的太行山水,它是我摄影艺术创作的基地和源泉。我将用相机这一独特的造型语言去探寻太行山水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味,挖掘它深厚的艺术“宝藏”,用整个身心去完成自己“心中太行”的塑造。
来源:搜狗搜索-人民摄影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