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僧石涛扬州创造绘画传奇

2015-03-06 13:52

  一代画僧石涛,却难脱俗,多次献媚康熙仍不得意,终废“臣僧元济印”,而后定居皖南,山水画蜚声江南,曾为扬州天宁禅院72天绘72幅山水,幅幅不同,令世人惊叹.

  石涛的山水画应该在八大之上,其“上”为创新,对后来画家影响很大,诸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等画坛巨子,无不受其泽润。除了山水画的造诣以外,《苦瓜和尚画语录》在清代画坛汗牛充栋的绘画理论中独树一帜。之所以叫苦瓜和尚,是因他很喜欢吃苦瓜,甚至供奉于案头。

  石涛虽身在佛门,却难脱俗。他曾两次觐见康熙皇帝,以换来后生安逸。一是康熙二十三年(1864),石涛在南京长干称“臣僧”接驾,是为荣幸。宣州司马郑瑚山到长干“一枝阁”拜访石涛,约请他为江南名胜添姿增色。石涛因此获利甚丰。二是康熙二十八年(1869),石涛正好在扬州,于平山堂再次称“臣僧”接驾。两度觐见康熙皇帝,石涛又是献诗又是献画,早忘记自己是大明后裔。

  石涛称臣,此事不诳。《古缘萃录》收入署款“臣僧元济九顿首”的《海晏河清图》可证。

  石涛趁接驾余热未散,北上京华,结交贵胄皇族,并献诗作画,荣幸不已。他自始至终是一个没有脱俗的画僧,总在寻找出人头地的机遇。居京三年,虽然石涛的画作深受上流社会的推崇,但他一直没有得到康熙的重用,未免失望。当初进京,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什么都没有他的份儿,就连他很想参加创作的《康熙南巡图》都无缘插手,对其打击真的不小。就这样,石涛似乎对清王朝彻底失望,回扬州后废“臣僧元济印”,与清宫画家誓不两立,时有讥贬之辞,特别瞧不起他们的山水画。

  石涛曾在皖南定居了近二十年,这里的奇秀山水不仅慰藉了他焦渴的心灵,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后来他到扬州时,山水画已经蜚声江南了。

  有一次石涛到天宁禅院,被当家的老和尚撞见并问他:“法师认为扬州景物有什么特色?”石涛不紧不慢地说:“古人已经说过了: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老和尚接着说:“扬州始终缺一景,法师注意过吗?”石涛踱出寺门,指着远处只说了一个“山”字。老和尚轻捋白髯笑道:“真乃慧眼慧心矣。如若法师能为寒寺留点墨宝,也算是对扬州无山之憾的补阙吧。”

  老和尚话音刚落,便引着石涛走向东西耳房。石涛此时才恍然大悟。东西耳房各36间,也就是说要画72山,且山山各异,峰峰有别。如果不为或不能,传出去就成笑话了。人家会说,原来《苦瓜和尚画语录》只不过是夸夸其谈啊。

  没有退路。石涛和老和尚约定,日画一幅,72天完毕,第73天早晨请全体寺僧和扬州各路画家来天宁禅院赏画。名为赏画,实则想看石涛的笑话。

  消息一经发布,第73天早晨应到之人全部到齐。结果令人惊讶——每间耳房里都挂了一幅石涛的山水画!

  石涛从此入住大涤堂,与近在咫尺的天宁寺相邻,在画坛上留下许多佳话。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书法绘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翳云

      石涛是有才华的人,但在气节上却和八大相拂甚远。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