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陕西花鸟画坛,张修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实力派人物,尽管他很年轻,却以作品意境的空灵虚淡、意蕴飘逸以及笔墨结构、空间、画境的独到手法显示出这位青年才俊不俗的势力和巨大的潜力。
修安毕业于中国美院,被陕西国画院范华院长慧眼识珠,引进麾下,成为陕西画坛一股生生于锐的新生力量。修安性情内敛,唯静是守,于书于画,执着真诚。他的花鸟作品是以“鸟欲言,花欲语”为精神意趣上的追求,强调写生与传神,与笔墨的锤炼中纯化形象,突出格律,融诗书画为一体,悟八大山人“清净”之气,简淡中蕴藏禅意,清润里裹着哲思,寄寓了一种文人情怀,一种灵性注释,一种精神解读。他的花鸟作品内涵意蕴、真率随意、清新自然、野逸刚健,既有骨力,又显风神,喷发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刚阳之气。他笔下的魚虫鹭鸟、红梅青竹、牡丹兰草,紫藤杜鹃,无不以精炼的笔墨通过对水和墨的干湿浓淡的恰当把握,生气盎然地涂抹出物象的形态、神气、质感、量感、空间感,又极富画家主观的意趣、情致、韵味、心态。它们不似自然中的此花此鸟,但又完全符合当代人心目中的审美现象;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物我交容”,“天人合一”的意向造型,承古意多有新变,令人赏心悦目。
修安自幼习书。书法线条婉转流畅,其节奏、韵律、力度的运筹既来自传统,又有自我独到的领悟。在花鸟画的创作中,他坚持以书入画,以婉转曲折、优雅顿挫的笔法与线条表现花鸟的枝叶、花朵,变画法为写法,使作品平添了文化意蕴与抽象意味。他还注意吸收传统文人画的经验与精神资源,强调以极少的笔墨去表现丰富的万物万象,使一笔一墨趋于精致,在删繁就简的过程中,物象蜕去了物性与形态,在“豪情落尽见真淳”中转化为富有象征意蕴的意象,用简约的笔墨表达大自然的精神活力,以良好的笔墨感觉与笔性的掌控,于提按顿挫间,平添了画面的灵动和机趣,让形与神在宣纸之上得到和谐和统一,且以静为动,以实写虚,因之,在他的花鸟作品中,一切无不有生气回蕴,显示出笔笔生发的郁勃之气。
虽然,修安的花鸟之作都在传统绘画中所常见,但他深知,一种特定的艺术样式必定更随着时代的推移更新而发生变化,所以,他在接受传统的同时,总是以当代人的目光与心态冷静地审视、深刻的辨析,把传统中最优秀的精华汇聚于自己的艺术体系,化作自己的创作元素,追求一种“法为我用”随心所欲的境界。在创作实践中,他内承传统,外兼西风,积极拓展花鸟画的表现空间,力求突破原有的造型观、构图式、笔墨律与用色法,其笔墨直指本心的视觉语言,尤其注意使花鸟语言的变更适于现代人的精神归旨。从修安新近创作的近百幅作品总体瞻观,不难发现,他始终以线为画面的基本结构,随着图式的需要与表现对象的形态及情境的不同,而变换着线的形态、样式与节奏,粗粗细细、浓浓淡淡、虚虚实实、疏疏密密,或点或线,或勾或皴,或断或连,互相交织在一起,看似无序却有序,在不经意中被组织为枝、叶、花、草、鱼、虫、鸟的千姿百态;整体画面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加上中锋、侧锋、逆笔、顺笔、枯笔、湿笔与泼墨、积墨的多重变化所形成的笔迹墨痕之美,达到实写与虚写的互补,处处体现出画家的主观创造性,注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和体验。细品其花、其鸟、其人。可以感觉到修安是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自觉自醉中进入花鸟画的创作状态,其笔势的婉媚与泼辣,飞舞与凝重,其布势的开张与内敛、疏密和跌宕,在大笔挥洒的舒卷中,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显示出一吐为快的畅达。他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笔情墨趣,似乎遥接了明代徐渭气势贯通的风神,更近承苦禅大师随缘成迹的意趣,多种美学品格的相溶互渗都能展示出其承前启后的意义。
作为一个专业的年轻画家,张修安力求突破传统写意花鸟的程式规范,在回归了传统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的基础之上,由高雅趋向亲近人生的现代性转化,与古代文人的避世、隐逸的超尘已拉开了距离,与现代美好的和谐盛世相共鸣,以传统笔墨,现代意蕴以及绵绵深情的艺术个性必将确立他花鸟画坛上的新坐标。修安正年轻,迸发着一股鲜嫩的涨势,努力之下,成熟、成名、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我看好他,更期待他。
作者:何俊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