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6 11:59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昨从阖闾城遗址博物馆获悉,该馆不但将在本周末两天免费对外开放,还更新了部分展品,其中,来锡展出的6件形式各异的曾侯舆编钟及1件曾侯乙鎛钟堪称国宝,尤其是曾侯乙鎛钟更是大有来头。
阖闾城遗址位于太湖十八湾湿地公园附近的马山太湖旅游度假区闾江村。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就建在阖闾城遗址附近,开馆一年多来,博物馆在用心保护文物及遗址的同时,更结合自身资源多渠道传播吴地文化,博物馆也从原有的4个展馆扩充至现在的7个展馆。本月初,博物馆从湖北“请来”了举世闻名的国宝——曾侯舆编钟与曾侯乙鎛钟。周朝有位为后世留下上万件无价之宝、擅长音律研究的人,他就是曾国国君曾侯乙。上世纪70年代末出土的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修正了后世对声学史的看法。
这次来锡展出的是曾侯乙编钟里与众不同的一件,为战国时期楚国赠予曾国的鎛钟。鎛钟上刻有31字铭文,大意为:楚惠王熊章在位第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的时候,接到了来自西阳的曾侯乙的讣告,便为曾侯乙制作了一套宗彝(宗庙祭祀所用祭器),送到西阳作为祭奠的仪礼,让曾侯乙永远享用。先秦时期,一国君主为另一国君主铸造“宗彝”,目前有历史记载的仅此一例。当时,楚国是“春秋七雄”中的强国。如此强大的楚国为什么会给小小的曾侯送此厚礼呢?曾侯舆编钟上面的铭文给出了答案。据了解,曾侯舆编钟2009年发现于随州文峰塔,其铭文与《史记·楚世家》都记载了楚昭王奔随的故事。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楚国惨败,楚昭王逃亡曾国,吴王阖闾尾随而至,诱迫曾侯交出楚王。危难时刻,曾侯忠守与楚国的盟国信义,拒敌于城外,楚昭王才得以获救。经考证,曾侯舆是曾侯乙的先辈。楚惠王熊章就是楚昭王的儿子,为报救父之恩,楚惠王才将这如此精美的鎛钟送给曾侯乙,以表达两国的世代友好的关系。曾侯舆编钟与曾侯乙鎛钟同时来锡展出,机会十分难得,市民们不妨趁周末去阖闾城探寻一番春秋末期的曾楚之缘。
作者 张月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