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是今年的主题。下午三点三十分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展览《砖问》--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开幕。
《砖问》--顾名思义,2014年秋天,一场名为“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的大型活动在安徽芜湖市一片废墟上展开。成千上万名群众不计报酬,自愿参与,他们捡起旧砖,写上自己的名字,封存起来。今天,芜湖市民亲手在古城废墟中捡拾的古砖,封存在了近干只木箱里,来到了今日美术馆,组成了长11米宽7米的大型装置作品《砖问》。
“我是芜湖人,住在古城,后来离开了。现在我作为一个他乡游子,又回到了故乡,我把对母亲的怀念和情感与作为芜湖原住民的情感融合到了一起,所以这是一个充满人性和感情的展览。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警醒社会,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我特别珍惜芜湖古城,希望它能像西递村一样成为世界遗产。”艺术家应天齐接受采访时表示。
新闻发布会现场
艺术家应天齐为媒体导览
今日美术馆馆长 高鹏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之一 王林
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著名美术批评家 杨维民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之一、著名批评家 杨卫
铸造美术馆馆长 施力仁
这些木箱装满了芜湖市民亲手在古城废墟中捡拾的古砖,庄严而肃穆地静卧在展场中间,两个红色捡砖现场电话亭承载着市民的心声,佇立在木箱二侧,守卫着这最后的遗存。此外,该展还特别作为对话方式邀请了二位著名建筑师付志強先生和胡石博士参展。
应天齐,中国唯一的一位以建筑作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一直坚持不懈持续三十年延用安徽的本土资源进行创作,不断以自已的思考和艺术的方式介入传统、介入历史、介入现场,用精湛的艺术作品对社会提出质疑和批评。从西递村版画开始,到油画《世纪遗痕》再到芜湖古城的《砖问》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当代艺术探索之路。
众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
关于本次展览,艺术家应天齐概括说:“《砖问》这个展览从整体看基调会比较沉重和悲怆,甚至含着深深的忧伤。我不能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展览,作品呈现出我们整个社会在快速前行时所面临的问题,我想通过展览对这些问题进行叩问,我把客观的芜湖古城现场搬到展厅,这可能比直接发表态度和做出结论更有震撼力,这也是我在创作上一直坚持的,我想让观众来评判,让观众参与并反思,这一点尤为重要。”
展览的主体呈现是以芜湖古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作为个案,中国社会的任何问题都会在城市化进程这个载体上有所体现。比方说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正说明了城市化进程已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格局,这种新的格局所带来的是人类生活种种境遇的变迁,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太多社会问题,皆来自于城市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來看,应天齐的当代艺术较为敏锐而准确地切入了当下现实。
展览将持续展出自六月二十九日结束。
应天齐 《砖魂》 芜湖古砖粉末 钢架 玻璃钢 310cm x 96cm x 322cm 2012
应天齐《砖魂之二》 综合材料 366cmx200cm 2015
付志强 《芜湖古城复兴计划》影像 循环 2015
胡石 《墙/印象》芜湖古砖 红砖 尺寸可变 2015
应天齐
应天齐,中国安徽芜湖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圳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应天齐早年曾从事木版画和水墨画探索,独创应氏水印版画技法,作品屡次获得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大奖、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当代版画杰出奖、贡献奖等,《西递村系列》全套作品为英国木版基金会、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馆藏。奠定了应天齐在中国画界的重要地位。2000年始应天齐转型于油画、当代艺术的探索,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次参加意大尼威尼斯建筑和艺术双年展,并成为华人艺术界首位以个展进入该展的艺术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