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征稿 | 第六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征稿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8/5311f457dfc309ec6f8b39e0be2461cb/5311f457dfc309ec6f8b39e0be2461c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babe7d00a83e610bd758693958112ffa/babe7d00a83e610bd758693958112ffa.jpg

自2011年6月伊始,由南京艺术学院发起举办的为期两年一届的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至今年逢至第六届。论坛旨在“体现当代青年学者的精神担当,为艺术学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搭建平台”。2021•第六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依然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承办,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提供学术支持,论坛拟定于2021年10月30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作品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艺术作品中某种超越媒介所具有的共性一直是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也为21世纪艺术学界大艺术观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理论依据。艺术学在此背景下于2011年升格为门类,至今刚好走过了第一个十年。我们所关注的大艺术观也有了更多时代的烙印:如大艺术观之“跨”,跨媒介已然成为近几年艺术学研究领域的热词,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理论反思,推进媒介融合、强调跨媒介研究方法日益成为学界的共识。又如大艺术观之“新”,2018年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提出,将艺术学学科发展置于社会的整体性发展语境之下,更将人文与科技的融合之“新”展示出来。再如大艺术观之“育”,艺术的发展从来都伴随着“技”与“道”的追问,对艺术大“道”的追求显然才是艺术的终极目标。不可否认的是美育肩负着国家、民族的振兴使命,如何在新形势下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因而,这三重烙印都要落实到大艺术观之“中”——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特色。

论坛议题聚焦以下四个方面:

(一)跨门类、跨媒介的艺术学研究

(二)新文科视阈下的艺术学研究  

(三)美育与艺术研究          

(四)跨文化视阈下的中国艺术研究

提名学者要求及产生办法

(1)年龄在45周岁以内(1976年1月为限);

(2)自荐与推荐相结合,本次论坛以文参会,需提供符合上述主题方向的学术成果;

(3)提名确定方式,由论坛组委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评议产生;

请有意者下载并填写文后的《参会自荐表》,于2021年9月15日前发至会议指定邮箱:qnxzlt@163.com(电子邮件标题中,请注明“2021·第六届青年学者论坛”字样)。一旦提名确认,我们将联系作者商约论文稿件,并请将全文电子稿(Word文档),在2021年9月30日前发至会议邮箱。即日起接收自荐与推荐信函!即日起接收自荐与推荐信函!

联系地点:

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办公室(邮编:210013)

论坛联系人:

陈天白1391300927;史洋13770566447;

刘奡13851947893;

会议邮箱:

qnxzlt@163.co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da61ee1407b38bc989653bff569dc1b9/da61ee1407b38bc989653bff569dc1b9.jpg

第六届全国艺术学青年论坛按计划时间筹备举办。因疫情状况,我们将密切关注防疫指导部门和学校的相关通知要求,及时调整论坛举办形式或时间,特此说明。

点击此处,获取《参会自荐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