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用画笔自如的抒发情感才是艺术家对大自然热爱的真诚语言。
作者|吕澎
彭常安先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并感知着大自然的静美,以他的纯净之心。他擅长用色彩表现自然状态下光的跳跃闪烁,透过间隙所投射出的斑驳光线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生动地传达出艺术家明亮快活的心境,以及对于自然生活无比向往憧憬的内心力量,而能够捕捉这种变化并实现于笔端,得益于扎实的学院功底,从《春》《印记》等早期创作便可看出。
《春》
20×30cm
纸本水粉
1988
《印记》
60×80cm
纸本水粉
1987
而近几年作品中,《青城山下》即是一幅在自然光下对景创作的精品之作,很能代表彭常安在色彩和光影方面深刻的体悟,充分展示了艺术家高超的自然主义风格的写实技巧。
《青城山下》
80×60cm
布面油画
2013
用色果断干脆,鲜艳明亮,清澈的河流倒影着郁郁葱葱的植物和湛蓝的天空,一份独属于大自然的静怡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河流静静地流淌,碧波荡漾,从画面的左边蜿蜒向前,对角线的经典构图让观者有意犹未尽之感。我们甚至可以听到清冽的流水声,整个画面愈发清幽寂静,宛如一片世外桃源。斑驳的色彩变化则使人感受到欢乐,一幅自然主义的风景画与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彭常安先生的眼中,艺术是供他灵魂栖息的真正的生活本身,高于现实生活的抽象情感本身。对于艺术的追求脱离了任何实用主义的考虑而更加真实与纯粹。
《自然物语》
50×60cm
布面油画
2018
将自己对事世的洞悉和理解,用画笔在光影变幻中找寻净土,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古今感观放到了首位,而色彩与线条在他的笔下仿佛具有了知觉,彼此烘托,相互对应,不断流动,每一幅作品都达到了自然景致与心灵图景以及精神家园的完美契合。
吕澎
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著名策展人。
现为那特艺术学院院长,四川美术学院特聘硕士导师、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 END -
彭常安 (1965年-)
196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了解更多
彭常安的油画风格多变,从早期的写实手法到印象派光色描摹,从表现主义渲染再到抽象实践,我们得以从中领略柯罗、莫奈、梵高、马蒂斯、蒙德里安等大师笔下的景与色。
创作至今,画家始终以丰富的色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与环境相融共生的思考,乡土、乡情、乡魂、乡兴亦是其风景画的精神内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