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回到写生
最近我在整理作品时发现自己水彩作品大多来自写生,写生于我而言的确是常态,也是多年来保持不变的爱好之一。写生在常人眼里显得没太必要,因为现在手机太过强大,它随时可以帮你记录眼前看到的一切,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照片完成“转述”,然而忽略了绘画在场的感受和对媒介的直接性的把控,这就要回到水彩艺术的本身了。
水彩画是最具绘画性的表现形式,色彩在水的作用下,有无限的可能性,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写生作画的创作因素,增加了对画面效果的更多期待。所有的预设和先见会随变化而变化,这种即时性,临场发挥是最接近绘画的本质的。另外,从媒介本身来看水彩画大概一开始就与写生结缘,那是它先导性所决定的,如同铅笔画一样,它是艺术家创作前的预演,是收集素材,决定构图的一种手段。这种由材料属性所决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与写生的方式相联系,很长一段时间写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水彩画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因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写生成为绘画守望者的最后希冀。
从近些年水彩画发展来看,普遍重视画面的制作和视觉的效果,艺术家的视觉感受让位于相机的镜头,照片的取舍决定画作的成败主要因素,画家精于谋划和设计,逐渐背离了水彩画媒介独特性和绘画表现性的初衷。
就水彩画而言,写生能增加对事物的感受力,可以调动所有的情绪把转瞬即逝的灵光记录在案,让作品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是传统绘画写生的意义所在。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图像时代,写生的功能和手段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做为记录的一种方式,可以用其它媒介作为辅助(如摄影)。替代传统意义上写生的部分功能,摄影可以用来收集素材,为我们提供观看的不同视角。根据现场的感受凭着记忆用抽象的符号或文字记录,留出更大的想象空间,让画作更加贴近“真实”,这也不失为一种的好办法。
总之“回到写生”并非回到“传统”,写生当随时代才能再出发。
周崇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