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意大利游学散记》节选
文/韩昊
罗马废墟宛如经历一场时间风暴,将这里洗劫一番。到处残垣断壁,一片荒芜。多少的繁华归于安详,多少的华盛归于寂寞。每一块碎片都记载着跨越千年的沧桑。雅白色的宫殿柱头与城墙的褐红色搭配的如此明净典雅。
地面上芳草萋萋、维叶莫莫、一片新绿与这里的凋零对比形成一种包含神韵、苍古的美。偶有粉花点缀,幽香时度、馥郁芬芬。在颓败古城中总又长出新的生机,历史不也是不断在摧毁后重新建构中循环着。废墟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幻化为宇宙生机的一部分。笔墨在这里也可以找到生命的灵觉和历史的苍浑。
人生一瞬,如白驹过隙,飞鸟过目,我们不过是历史切片里的短暂的存在。或许时间不过是人的一种假象,所有的过往都封存在历史的档案里。花开花落、岁月沉香,所有绚烂最终归于平淡。
写生作品
罗马废墟 34X34CM 2018
米兰教堂写生 38X52CM 2017
米开朗基罗雕塑之一 20X10CM 2018
米开朗基罗雕塑之二 20X10CM 2018
米开朗基罗雕塑之三 20X10CM 2018
罗马斗兽场 38X52CM 2018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托斯卡纳之一 34X34CM 2018
托斯卡纳之二 34X34CM 2018
梵蒂冈外城 38X52CM 2018
《宁静的守望-----柬埔寨吴哥写生游记》节选
文/韩昊
我们从其东门进入,一颗老树参天、绿鬣舞风如守护城门的卫士,走在残缺不平的石阶,不知多少人从这里走过,国王、士兵、侵略者、守卫着、探险者、游览者,阶梯斑驳岁月的痕迹,不知记录着多少前尘往事,多少繁华碾成时间的粉末。爬上近乎90度角的阶梯,来到神庙的中心区域,这里有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这就是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这些佛像的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这些面孔特征多为丰鼻厚唇,双目内敛。这些安详宁静而又神秘莫测的面容似乎注视着每个游客,无论你走到任何角落都有这样神秘的微笑在凝视着你。而这并没有让你感到丝毫恐惧,有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敬畏。似乎有一种与神灵交流的错觉。
仔细观看似乎每个雕像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如佛祖拈花传心的微笑,有如佛祖坐于莲花台上怜悯众生的笑,有了然禅悟的笑,有如落泪的笑,有苦涩的笑,有国王的笑,有讽刺的笑,有宽容的笑,有永恒的笑,有乍悲乍喜的笑,有如蒙拉丽莎神秘的笑,还有狡黠的笑,有人间的笑,也有超越四合空间佛祖的笑。又有好多笑靥叠加在一起,又像圣斗士双子座一半慈悲一半狡黠的笑。不同光线、角度每个微笑又有不同。或许一千的人有一千种解读,文字在这里也无法阐释它的内涵。不知他们在守望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回忆着什么,等候着什么,盼望着什么。或者他们早已忘了时间,忘了名字,忘了自己,不悲不喜,乍喜还悲。走在这些石像间仿佛是时间的旅行,恍惚间有种幻觉,时光仿佛倒转,我们来到一千年前,千百工匠正火热地搬运着巨石,雕刻石像,国王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一阵火光冲天,刀斧迸射出战争的火花,一个伟大文明沉睡于丛林迷荫中。回到现在,时光在流转一千年后,可能吴哥窟周围早已建起如迪拜般的高耸奇幻的建筑、宾馆,更多的游人依然来这里膜拜,可吴哥窟这“木棉的微笑”没有丝毫的改变,依然在这里静静的凝视,静静的守望着。时光洗涤多少尘埃,却改变不了这永恒的微笑。这时我看到一小撮野草生长在这顽石的缝隙中,总有新的生命力在这岁月的巨石的抚慰下倔强的生长着,我不由伸手触碰这巨大的石像,如同触碰到凝固时间的巨石。我又想起刘慈欣在小说三体里的那句话“给时间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写生作品
上图1、2、3、4 均为:吴哥写生 34x34cm 2017
博士
韩昊
韩昊,1982年生于哈尔滨。2001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在贾又福工作室学习山水画专业),200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师承贾又福教授。2005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读姚鸣京教授山水画研究生),2008年毕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师承姚鸣京教授。200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读卢禹舜教授美术学博士生),2011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师承卢禹舜教授。 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201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多年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国外展览,多次获奖。其中全国十一届美览,全国十二届美览,全国第四届、第五届青年中国画作品展,均入选。多次在国家级出版社及刋物岀版发表画集、专著、论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