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年归隐后自署归村老农、西庐老人,太仓(今属江苏苏州)人。王时敏出身簪缨世家,世谓“韩相五世,汉貂七叶”。祖王锡爵,官大学士、太子太保,谥“文肃”。父王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王时敏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的文人画家,是传统文人画发展后期的代表人物。少年时代便得华亭董其昌亲炙,穷数十年之力潜心摹古,生前师友相承,身后风流不絶,被视为画坛“娄东派”初祖。
《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全2册)浙江大学出版社
美国著名博物馆——佛利尔·塞克勒美术馆收藏有一套清初画坛泰斗、“四王”之首王时敏的山水画册。画册共6开,分别仿自五代·巨然、宋·赵令穰、元·赵孟頫、王蒙、吴镇、黄公望,笔墨精到,设色妍雅,堪为王时敏晚年仿古代表作。
清 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六开)》 佛利尔·塞克勒美术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近代国画家、鉴赏家张大千评价此画册“此烟客(王时敏)仿宋元六家册子,高深浑穆,平生所见无有精于此者。廉州(王鉴)有此清润,无此苍莽;石谷(王翚)有此功力,无此丰神。一代宗师,固非余子所能彷佛”,表现了他对这位清初画坛领袖的由衷赞赏。
清 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张大千跋” 佛利尔·塞克勒美术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这套画册在上世纪中叶流散海外,几经辗转,后珍藏于美国佛利尔·塞克勒美术馆;自此,画册秘藏于博物馆库房,鲜少示人,也少见出版。现在,通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的多年努力,王时敏《仿古山水图》(佛利尔·塞克勒美术馆藏)连同分散海内外的六十余件王时敏画作,最终汇聚一堂,集结出版为《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全2册)。为欣赏“四王”之首王时敏的书画艺术,了解其鉴藏、著录和流传情况,提供了清晰、权威的传世图像,对探索王时敏绘画风格的历史演变,也具有深远意义。
清 王时敏《仿大痴陡壑密林图》 上海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在王时敏的引领之下,娄东王鉴、虞山王翚和王时敏长孙王原祁踵武赓续,是为清代美术史上声名赫奕的“四王”。
“四王”继承与发扬传统文人画精髓,是清初绘画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画风得到上至帝王公卿、下及普通士人的认可,成为三百年间画坛主流,不但影响了整个有清一代,而且其余韵至于近现代而不息。
清 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十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作为“娄东派”实至名归的开创者与“四王”画派的领军人物,王时敏的艺术创作丰富了清初画坛,促成了“四王吴恽”“四僧”“金陵八家”等流派纷呈的局面,使晚明以来走向式微的中国山水画在清初又出现了一个多元发展的高潮。
《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全2册),共收录海内外30家文博机构递藏有绪、著录详明的王时敏画作66件(套),涵盖了这位画坛宗师早、中、晚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松溪草阁图》(安徽博物院藏)、《仿黄公望山水图》(柏林国家博物馆亚洲艺术馆藏)、《仿古山水十二开》(故宫博物院藏)、《南山积翠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仿古山水图》(佛利尔·塞克勒美术馆藏)等精品佳作。
清 王时敏《墨笔山水图》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本图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王时敏时年六十岁,属其中年之佳构。王时敏此时期的山水画,直探古人之堂奥,益臻神化。笔墨之法看似多出黄公望,然沉稳藴藉、浑厚华滋,布局取势,均出己心。
清 王时敏《墨笔山水图》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全幅分三部分:近景佳木耸立,溪水蜿蜒,木桥连岸,茅亭隐见;中景草木掩映,野村悄然;远景峰峦巍峨,山势连绵。笔墨干湿互用,长披麻皴兼以点染之法,烘托出平淡天真的画趣和神韵。本图堪见王时敏直取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清 王时敏《墨笔山水图》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他深谙董其昌“分合”要旨,于千岩万壑的布局中表达心中之意象。树石的组合、峰峦的错综,摒弃宋元陈法,重建图式,自出机杼,表现出其于丘壑布置中的灵活变通。按,王时敏在太常寺任职的二十余年中,足迹几遍天下,身历目见之名山大川常被融入画中。故其山水布局,并非完全如世人目之“搬前换后”地挪借前人,而是依一己之画格,师法自然,独开生面,形成自家面貌。
清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据题识可知,本册作于清康熙四年(1665),王时敏时年七十四岁。本册共十二开,每开以隶书题杜诗两句,撷取其中诗意作画。王时敏终身尊崇“古法”,自期“于古人同鼻孔出气,下笔自然契合,无待规摹”。画家着意经营画面,其章法、用笔融会诸家,又自出机杼,熔铸前人笔墨为自家面目。
清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如第一开取法宋人小景山水,以小青绿写山崖溪瀑、茂林翠竹,观之顿生清凉。第二开描绘云遮雾罩、烟树迷蒙之景,秀润清幽。第五开写山村之景,设色明快,清丽不俗,有马远、夏珪风致。第六开近景和中景以长披麻皴写山峦错落,远景则仿米家云山,苍润萧疏。第十二开多用淡墨渴笔,寒气森森。
清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本册乃王时敏晚年精心力作,面貌丰富,笔法多变,体现了他深厚全面的技法功底与笔墨修养。组图意境之苍茫高远,与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相得益彰,堪称诗画合璧的典范。
清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徐邦达认为,本册是王时敏“晚年代表杰作”。本册受画人董旭咸,是王时敏的外甥,董其昌后人。华亭董氏、太原王氏三代世谊,互为姻娅。据王抃《王巢松年谱》载,董旭咸与王氏家族往还甚密。
清 王时敏《花卉图》 斯德哥尔摩远东文物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本图作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王时敏时年六十六岁。图绘艾草、菖蒲、蜀葵等,皆为端午时节民间常于门窗上悬挂之物,寓意驱邪避秽。画中用笔秀逸灵动,墨色温润沉稳,既显花卉娇艳之姿,又得其淡雅之韵。王时敏绘画多以山水著称,花卉少有流传。清人陆时化谓其绘墨花“笔墨兼到,生致勃勃,与石田齐驱,但端阳景居多”。
清 王时敏《山水图》 上海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本图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王时敏时年七十岁。本图构图、笔墨均取法黄公望。
清 王时敏《云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画中山峦坡石层层迭起,山顶多矾头,山峦间穿插瀑布溪流、林木阁榭,屋舍中绘有或独坐、或对谈的点景人物。全幅一派山川浑厚、草木清华之景。
清 王时敏《云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据题跋可知,本图作于西田稻香庵。“西田”是王时敏晚年别业,建于太仓城西十二里的归泾上,自顺治三年(1646)至七年(1650),历时五年竣工,故王时敏晚年又号“西田主人”。“稻香庵”是其中起居之所。
清 王时敏《云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收录于《清画全集 第一卷 王时敏》
“云山图”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常见的创作母题,宋人许道宁,米芾、米友仁父子,元人高克恭等都有同类画作传世,其中尤以米芾父子作品数量居多。
🛒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购买正版图书
全套定价:7000元 优惠价:4550元(65折)
❀版权归“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