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方寸之间古意浮动

  与鸿宾先生相识已经有十年了。在深圳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城市里,十年可能使人脱胎换骨、似是而非了。但鸿宾似乎是个例外,岁月雕刻的只是外表,内心却始终没有浸染过多的尘埃。一样的真诚,一样的安静,一样的与世无争,一样的谦谦君子。正是这种变化社会中的不变的性情,让人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君子之交仿如流水不争先,静静地流向岁月和内心深处。   其实,说人就是为了说文。文如其人,画如其心。鸿宾先生的作品活脱脱地就是性情的投射和升华。他的作品全无一点焦虑与浮躁,苍茫沉静而自成一体。他似乎不让纷纷尘世干扰他的想像,他执意要回到的是那个不确定的古代和不一样的塞外,那些遗世独立、生活在名山峻岭之上的高大,那些古道西风中的与箫为伴的佳人,共同构成了他的人格念想,他希望获是的就是这些与今天无关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遥远的慰藉。因为他的心在过去,所以他在方寸之间使古意浮动;因为他的心在远方,所以他的画中充溢塞外风情、大漠气象。   他似乎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与时代无关的方式,讲述与时代有关的故事。这是个奇怪的辩证法。其实,走出时代仿佛是为了更好地走回时代,在一片“进步”的脚步声中,“退步”也许就是个意想不到的文化策略。在这个策略中我们读到的是对时代有所修正、有所补充、有所增益的追求。其实,在当今所谓“历史热”、“国学热”中我们未尝不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文化乡愁。时代是飞速前进的,而文化可能是缓慢变迁的,海洋深处的稳健的律动永远有不同于海面之上、天空之下的风云变幻的节奏。文化因此也可能是向“前”看中的向“后”看,畅想未来中的追忆,我们也会联想文化如同大地一样地深藏着亘古以传的恩情,她在克服遗忘中给我们深长不变的慰藉,尤其在深圳这样极其现代性的城市中,鸿宾先生的追求,提示我们的就是一种可能被忽视的文化姿态。在缓慢与快捷的抗衡中,在朴拙与炫丽的对衬下,我们会想到一种健康的文化会是怎样一种生态。   得知罗湖区文化局设立樊鸿宾美术馆,真的为鸿宾先生高兴。在这个市声如潮的商业社会,文人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庇护之所。他们因此会有一个客栈,一个厅堂,一个家园。文化需要关怀,正如生命需要慰藉,而一个体现文化眼光,承担文化责任的政府,就是要大庇天下寒士,大兴人文之风,为艺术、为文化营造一方净土。只有最大限度地培植释放民间的文化创造力量,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2007年12月9日   尹昌龙博士 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

作者:尹昌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