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刘日知在华侨博物馆观看《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画展
“规模宏大,艺术表现具体、细腻,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巨作!”4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刘日知在参观了中国画百米长卷《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强调,我们要非常珍惜这幅百米长卷,努力扩大作品的影响,将它打造成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又一品牌。同时,要推动更多的艺术家来开发客家文化这座“金矿”,促进文化梅州建设,为把梅州建设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作出更大的努力。
《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是嘉应学院美术系副教授赵勋的最新力作。据介绍,来自东北的赵勋一直追求创作巨型国画,来到梅州后,客家人的独特经历和文化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后,他“为客家人的善良淳朴而感动,为客家人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以“饱蘸画家情感的画笔”,历时6年,创作了这幅作品。该画全长123米,从西晋的“永嘉之乱”开始,细腻地反映了客家人迁移、开垦处女地、繁衍生息、走出围龙等内容,描绘了客家人1000多年的南迁史、苦难史和奋斗史,刻画了1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4月13日至21日,该画在市华侨博物馆展出,获得了广大参观者的一致好评。22日上午,刘日知和嘉应学院党委书记李俊夫、校长程飚来到市华侨博物馆,一边听着赵勋的介绍,一边认真参观作品。
刘日知在参观画展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指出,这幅作品用百米长卷的形式反映了客家的历史、人文,展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作品规模宏大,而在艺术表现上又非常具体、细腻,尺度把握非常到位,确实是一幅了不起的巨作。我们要感谢作者赵勋,因为有了他的解放思想、大胆创意、大胆创新,才有了这块在客家艺术“金矿”里挖出的“宝石”。他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非常珍惜这幅作品。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其艺术感染力,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将其打造成为“世界客都”一张新的名片;另一方面,要推动更多文化界知名人士,以梅州为主阵地,进一步开发客家文化这座“金矿”,促进文化梅州建设,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世界客都”、“全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刘日知最后向赵勋表达了一个愿望:把这幅作品留在梅州,作为客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赵勋愉快地说:“这也是我的本意!”
市委办,市外事侨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参观。
(记者曾海鹰 肖根平 罗伟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