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名山,黄山是最美的,它以奇峻挺秀之姿,兀立于大地,历经无数岁月,但为外界所知也迟所识也晚,江山还要文人捧,这大概与没有文人捧场有关。
黄山的知名与徽商的兴起有关。
徽商的兴起,可追溯到南宋,但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则在明代中期(1573-1619)。商业阶层的兴起,不但倡导他们的美德,而且加快了“绅士化”的进程,大大激励了画家和收藏家。十六世纪之前,徽州没有什么专业画家。“天都画派”的开派人物程嘉燧,二十多岁就寓居武林(杭州),后侨居嘉定四十余年,与唐时升、娄坚、李流芳交往甚密,固有“嘉定四先生”之称。其间到黄山游历。他的画派宗倪云林,山水工写生,笔墨飞动,但他画的不是黄山。直到他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十七岁的柳如是有嘉定之行,与之相识,灯残月落,点拍歌曲,两人有着“断肠事”,因而写下了“熏炉茗碗得相从”的诗句,认为柳如是非他莫属了。然而曾几何时,柳如是嫁给他的好友钱谦益,我闻室中绿窗红烛,赋诗赌酒,而程嘉燧则卧病半野堂,诗酒炉碗,俱已落空,这时才不得不与钱柳告别,独回天都,开创他的天都画派了。
天都峰是黄山诸峰中重要的一峰,程嘉燧是天都人,故把他称之为“天都画派的开派人物”。其实他回到天都时已七十五岁了,想开派也开不动了,不像齐白石、朱屺瞻七十多岁开始变法。天都画派或称新安画派及时称黄山画派的开派人物是渐江僧。程嘉燧对黄山画派虽然谈不上有什么重大贡献,但引来了一批文人倩女,钱谦益为访程嘉燧作黄山之游,写了若干首黄山的诗,秦淮名妓董小婉也有黄山之游,从之以后,黄山诗和黄山画才开始热闹起来。有“黄山巨子”之称的渐江,初居武夷山,后到黄山,庵莲花峰下,寝食于兹,诗有“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晚年欲在此结卢终老。画上常自题“家在黄山白岳间”。作《黄山画册》,萧尺木题曰:“渐公每为我言其概,余恒谓天下至奇之山,顺之以至灵之笔写之。”渐江画宗倪云林,所画黄山清刚冷逸。
继渐江之步履者则有:
石涛: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
石溪:他山一目能尽收,此山幽奇虽思议。
梅清:余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
王炜与渐江同游黄山:下山时“如少年作新婚别,步步回头。”
黄宾虹九上黄山,晚年以“老且病,不能拔身回黄山,为恨耳。”
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
但收藏家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著名文人王世贞(1526-1590)埋怨收藏家抬高了古画价格,甚至当时“现代”画的价格,他写道:“画当重宋,而三十年来忽重元人,乃至倪瓒,以逮明沈周。窑器当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剧增十倍。大抵吴人滥商而徽人导之,俱可怪也。”渐江的好友吴羲只是倪云林的作品就收藏四幅之多。渐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进行研究,回来后把他早期的作品都撕了,从此画风大进。
现在要说到老友瞿谷量了。前文看似我在跑野马,但比较之后,诸公就可知道这个瞿谷量是有些了不起的。他初游黄山是1957年,前后四十五年,从跨两个世纪,即便跑到美国去定居,但对黄山的独钟之情未衰,还时时飞越太平洋,和黄山亲热一番,真是看不厌的黄山发现无尽的美。他用水彩画黄山,他用水粉画黄山,他用油彩画黄山,最后融汇贯通,落脚在中国传统的水墨上。从这一点上来说,黄山画派的画家没有一个可以和他相比。由于他吸收了世界绘画的多种因素,他所画的黄山中国画,在传统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展现了前人未有的黄山风采。贺天健评论黄山画派时说:“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我说瞿谷量画的黄山,既有石涛所不及渐江的笔力坚凝,丰骨峻赠,又有渐江所不及石涛的墨润活泼,氤氲苍阔,把黄山的骨质气息,和谐地展现在纸上,真可谓情意绵绵的了。因之戏度一曲北山吕青歌儿变调相赠:
你试看山尖破云破云直上,更松掩泉水泉水成行,真个是范宽巨然新花样。恰好松云泉石,四美辉映,松色清扬,云气苍茫,泉声叮当,石态端壮,山貌安祥,山魂翱翔。尽许端相,不禁评量。知多少丹青妙手,晋卿烟江,子瞻诗章,马夏怎样?看遍了,倪吴黄王,四王平常。俺不学,渐秃冷峻,瓢儿颠狂。新识色郎,旧伴墨娘,红袖添香,梦里彩笔,淡抹浓妆。费思量,难断柔肠,更挂心房。崎岖路济济跄跄看山忙,醉难回卧北岗。
作者:郑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