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每次去同行的家里玩,其实我最想看的就是他们工作室的样子。我总觉得,通过画家画室的布局,通过其案头的陈设,应该就能看出这个画家的心性和修为,至少管窥一二。毕竟,画室乃画事发生之端。
过去的画家,除了工作单位提供的局促的创作空间,很难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创作领地。那时的艺术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像画室一样,多是属于单位的,属于公家的,自然他们的画也多是为单位、为公家所画。画室中不会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他们画中那些“红光亮、高大全”的东西,又有多少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呢?
现在的艺术与以前不同了,它不再完全属于“公家”,它可以属于艺术家自己,当然它也还可能属于比“公家”还厉害的角色——市场。市场对艺术家比“公家”要“仁慈”的多。它可以为画家提供宽敞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是前辈画家想都不敢想的。
今天画家的画室,少则几十平米,上千平米都不稀奇。我见过许多画家的画室,装修高档,藏品丰富且恒温恒湿,堪比博物馆,画室主人的画作在市场上的价格自然也是不菲。画家与市场的合作很开心,对市场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中,画家在自己画室中创作的作品不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市场。画室不再是个人艺术创作的温室,而是变成了商品生产的工厂和流水线。
我们经常看到,今天的画室往往作为某某大师身后的背景,经常性的出现在各种平面媒体或是电视访谈节目中,它们成了佐证画价、显示富足和向人炫耀的场所。画家在自己的画室中并不自知的完全被市场所降服,日渐失却自我,迷失心性。这时,他虽身处画室,但其实离画事已经很远了。
看过许多同行的画室之后,我总觉得,画室的大小、奢简皆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室的主人身居其中,万不可迷失心性。
我当以此自勉!
作者:张筱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