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和之美”常熟美术馆藏唐滔作品展

2015-02-03 10:28

春风又绿江南岸 唐滔 67×67.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2年

仿倪雲林 唐滔 44.5×48.5cm 纸本水墨 1998年

山色深浅随夕照 唐滔 67×33.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5年

石涛笔意 唐滔 57×52.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96年

无题 唐滔 39.5×49.5cm 纸本水墨设色 创作年代不详

无题 唐滔 68×68cm 纸本水墨设色 创作年代不详

无题 唐滔 70.5×68.5cm 纸本水墨设色 创作年代不详

无题 唐滔 115×95.5cm 纸本水墨设色 创作年代不详

辛峰亭 唐滔 44.5×44.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85年

  展览时间:

  2015-01-28~2015-04-30

  展览城市:

  江苏

  展览地址:

  常熟美术馆

  主办单位:

  常熟美术馆

  展览介绍:

  前 言 研究绘画与绘画现象,往往少不了对主体、客体和本体这三对关系的梳理与理解。画家在创作时所秉持的观念、方式、心态是主体意识作用于绘画的结果。画家所面对的表现对象、文化情境、传承要素是客体因素作用于绘画的结果。画家总是在某一绘画发展阶段介入绘画,而绘画又作为一种不断发展、演变着的历史形态对自身发展进行整体上的规定与选择,从而具有真切可据的感召力,这是本体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主体、客体、本体这三者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唐滔出生于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江南名城——常熟。在客体化进程中,唐滔的一生都处于中国画被纠错、改造和探索发展的复杂阶段。但家学渊源及地域文化传承却使唐滔拥有了极佳的文人画技法和笔墨素养,这一点使他延续着“虞山画派”的优秀传统。对传入西方艺术的理解与接纳,出访日本的特殊经历又使唐滔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比许多常熟画家更远。 在主体化进程中,唐滔的艺术追求并不是带有地方色彩的对古人的“见贤思齐”,他的思想观念是与时俱进的,他的绘画方式是灵活多变的,他的创作心态是兼容并蓄的。无论唐滔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有过怎样的思考,至少从他的作品本身来说已经体现出一种崭新的“中和”之美。这种美一方面在其作品中通过传统笔法、墨法得以强调,另一方面通过转换、替代传统图式得以完成。在这种“取、舍”关系中,唐滔是有所侧重的,就像宋人重“再现”,元人重“逸气”,清人重“笔墨”,唐滔侧重的是“图式”。或许在他看来,中国画唯有新的图式改造才能在现代转型的本体化进程中得以凸显。 今天,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语境下,唐滔似乎仍然可以作为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引导我们思考地方美术与本土文化前行的方向。在同一性与差异性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唐滔作品所体现出的与其说是传统笔墨传承下的图式改造,毋宁阐释为冷静与清醒的当代全球文化意识下的突围。在古今、东西文化碰撞、杂糅、混乱愈演愈烈的今天,唐滔作品所体现的“中和”之美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是表明文化身份与发展态势需要坚守的准则。至此,唐滔及他的作品便拥有了更多传承及推广意义。 常熟美术馆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