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回文印创作状况分析

2015-02-03 12:19

 

  图1 徐正濂 倚翠偎红

  自先秦古玺到现当代篆刻创作,在这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印面文字的布局排列顺序种类在逐渐减少,到目前仅仅剩下两种常用的基本体式,一种是最常见的“自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顺序,这种基本体式自古至今不论是官印、私印还是收藏、鉴赏及吉语闲章等类都在沿用,另一种则是回文印。

  所谓回文印,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印章文字的排列顺序,把回旋排列文字的印章称作回文印,亦作“迴文印”。回文印通常出现在四个字的内容上,三个字的鲜见。按其用途可分为三类:一是回文官印,二是回文私印,三是吉语闲章回文印。

  图2 徐正濂 朝三暮四

  一.当代印人对回文印形式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当代篆刻艺术较之以前,科学考古等技术使古印精华得以较好的重现和利用,大量的印章和古典印学资料得到广泛传播,为当代印人提供了极为宽泛的欣赏和取法空间,体现了时代风格的多样性。柳青凯在《试述当代篆刻持续发展的时代机遇》中写道:“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先秦古玺,秦汉官印、私印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古陶、封泥、瓦当等,都可以作为直接入印的形式依托;甲骨、金器、泉铭、砖瓦、碑版、封范、残纸上的文字痕迹,也可以间接(印化后)作为入印的文字依托;而原始抽象符号、部落图腾徽志、先秦青铜饰纹、汉代画像石刻以及外国现代绘画的视角陌生,又为印章格调的升华提供了参与时代审美的思维依托。借助当代印刷术的高度发达和信息传播的网络优势,这些资料的普及与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篆刻创作的参照价值,这些资源使当代篆刻艺术的持续发展拥有了相对完整系统的古典依托。”

  图3 刘一闻 伏枥老骥

  回文印创作在当代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姓名回文印,这种创作形式被绝大多数印人所认同,这源于汉私印回文印形式的大量存在和对这一形式历史的传承。还有一种就是词句印用回文式,俗称闲章回文印,相比民国以前,这种形式被当代多数印人所运用,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同意见者。

  图4 刘一闻 闻一知十

  1.延用派

  所谓延用派,这里是指在创作上认可回文印这一形式的存在,并在创作中自觉地将这一形式运用到姓名印和词句印中,这类在当代颇多。代表人物:徐正濂、刘一闻。

  两人的创作中回文姓名印是其常用的形式,词句回文印也显见,如徐正濂的“倚翠偎红”(图1)、“朝三暮四”(图2)、“甲乙丙丁”等,刘一闻的“伏枥老骥”(图3)、“闻一知十”(图4) 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多是因为存在于首字和第三字笔画数略同, 或少或多,而二、四两字与一、三两字的笔画反差很大,从而形成对角呼应,造成疏密反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同样的内容若不做回文,顺式排列,就会产生头重脚轻或上轻下重的不和谐感。就算是回文和不回文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大致相同,那么多一种选择方法不是更好吗?

  图5 清 黄牧甫 寿同金石

来源:雅昌观点-评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