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凤凰山400岁文峰塔粉刷成小白塔 被批太新(图)

2015-02-03 16:52

凤凰山400岁文峰塔粉刷成 凤凰山400岁文峰塔粉刷成"小白塔" 被批太新 凤凰山400岁文峰塔粉刷成 凤凰山400岁文峰塔粉刷成"小白塔" 被批太新

  祁门县“梅城十二景”之一的凤凰山文峰古塔,屹立风雨400年,是县城居民最喜爱的去处之一,有关部门近日对其进行了修缮。然而有市民反映,这座明代古塔被粉刷一新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韵味。“感觉不到这是古塔,变成了‘小白塔’,为什么不能‘修旧如旧’呢?”一位市民说。

  争议古塔变得太新了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祁门县城郊外的凤凰山,在山脚公路上就能看到这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已经400多岁”“ 的古塔。其实,在祁门县城内很多地方的高处,也能看到这座葱茏掩映的古建筑。

  翻新过的古塔确实看上去“煞白”,而多位市民提供给记者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古塔原来是灰白色,塔顶草木茂盛,充满沧桑感和历史气息。

  “凤凰山上,文峰夕照。”一位当地市民介绍,这座古塔和横卧阊江的两座古桥,都属祁门县“梅城十二景”,是很多祁门人的骄傲。周末及空闲时,有很多市民爬山登塔,外地亲友来这里游玩,也是首选古塔登高望远,城区风貌一览无余。

  “前几天,看到古塔变了,虽然漂亮了,但古朴气息没了,满满的岁月痕迹也全没了……变得像是一个顽童的玩具。只想弱弱问一句修建这个塔的方案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修旧如旧?”在祁门县当地论坛,一位网友的“吐槽”,成为热门话题。

  专家应尽量保留原样

  黄山市一位不愿具名的文物研究学者称,他多次去过祁门文峰塔,对以前风貌较熟悉。以前古塔每层塔檐的下方用墨线描绘一些图案、纹饰,视觉上有层次感,比纯白的效果好多了。“印象中,这个塔1985年修过一次,当时也没保留墨线纹饰和图案。”他说,这次修缮,可能就在那次基础上进行了。

  古建专家姚顺涞认为,古塔维修确实没有违背文物维修的法则,但是维修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原貌。从以前的照片看,该塔外体粉刷物有局部剥落,只要修补这部分就可以,其余灰白色风貌可以保留,不用全部出新。塔身出檐部分如局部破损,修补或更换这部分,也能保证结构安全。“市民的‘吐槽’有一定道理。”姚顺涞称,历史久远的古建,历代都要进行修缮,每次修缮要尽量保留原来痕迹,才能有历史厚重感和古朴风貌。

  回应按设计方案修缮

  祁门县文广新局局长李文清对记者说,对维修引起的争议表示理解,也说明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对古塔有深厚感情。他说,文峰塔是县级文保单位,建于明代,1985年曾修缮,后来一些部位和外观老化残破,有较严重安全隐患,上山三百余米盘山土路也是坑坑洼洼。

  2014年底,祁门县实施了文峰塔修缮工程,包括塔体修缮、外围整治、登山道和护栏、休闲凳椅等。修缮方案由国家乙级资质单位的绩溪县材栔古建筑勘察设计部设计,黄山市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公开招标,中标价919847.14元,由江西九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整个修缮已近尾声。

  据介绍,1985年整修时用水泥作材料,对以后的维修产生了影响。此次施工单位按设计文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对塔外壁砖条破损和轻度酥碱的部位进行补配和修补,铲除残留粉灰,用白灰膏罩面,所以外观感觉是整个塔变‘白’变‘新’了”。李文清说,但这也是按照设计文本修缮的,再加上塔顶的草木被去除,少了一份沧桑,视觉上不习惯也在情理之中。

  本报记者吴永泉摄影报道修缮前的古塔(左,资料图)和修缮后的古塔对比。

来源:新浪收藏-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