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05 00:00
Artforum-CN
艺术论坛中文网作为国际知名艺术杂志《艺术论坛》(Artforum)的中文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以其专业的作者队伍及广阔的视野,成为了解国际艺术动向的重要的窗口,为华语读者持续提供丰富优质的艺术讯息和独立艺术评论。
关小,《纪录片:地心穿刺》展览现场,2012
我觉得现在再去谈互联网意义不大。当一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我们应该去关注的是它对人们思考方式的影响,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名词,或者某种工作的方向,所以我并不喜欢把internet作为一个标签,这样做有点简单。那么,如何看待我的工作呢?虽然使用了一些编辑图像的方式,或者雕塑的语言,但我并不是专门针对视觉语言开展创作的。从在魔金石空间的第一次个展开始,如果用一种比较贴切的方式描述的话,我的工作是在试图利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传达我对周遭环境的理解。这个周遭环境可以是经济,也可以指气候,也可以关于电影、音乐,而借助怎样的手段把这种理解传达出来才是我感兴趣的要点。只不过由于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我的工作必然与互联网相关。当你处于互联网之中,你的感官其实被压缩到两个层面,一层是看,一层是听,即画面与声音。在我的影像作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利用二者关系的组合去表达更丰富的意义层次。
不过在我的概念中不存在明确的时间线,事实上我所感兴趣的“现成品”,包括图像素材,对我而言它们的历史背景并不重要,也就是它们的时间感并不重要——至少不是我选择它们的理由。我试图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宏大的,而应该说是相对“恒定”的,包括去讨论一个人认知形成的过程,或者事物连接的方式。比如,在我看来语言的组织是有节奏的,形状是一种节奏,声音也是一种节奏,所有这些可被阅读的部分都具备一种节奏,我可以用“节奏”来理解这个世界。在我新创作的录像《ACTION》中便以此为主题,而这一主题放在任何历史时间之中,都可以被讨论。
另外,我对“新”和“旧”有一个很固执的看法:我们现在认为新的或者超前的事物,其实就是特别古老或者对你来说未知的东西,从给予我们可能性的角度来说,它们的含量是一致的。正因为你对过去不了解,反而可能使其变为一则关于当下的有趣讨论;正因为不可知,它才能借此成为一个很好的容器,将很多东西都投射进去。所以我才倾向于把这两种极端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这样是行得通的。
? ARTFORUM.COM.CN,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为部分节选,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阅读原文”
来源: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