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9 00:00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荷赛大多数奖项的获奖作品都是偏“负面”的题材:天灾、人祸,战争、疾病,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及边缘人群的艰难生活。这些作品阅读起来会有相当沉重的感觉。有一个奖项例外,那就是体育类奖。今年,第58届荷赛上,我国摄影记者鲍泰良的《决赛》(The Final Game)获得了体育类单张一等奖。
《成都商报》摄影记者鲍泰良也是个80后,2012 年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第一次参加荷赛就拿了一等奖。他的获奖作品《The Final Game》是世界杯题材,记录了2014年7月13日在巴西马拉卡纳球场决赛之后颁奖之前,屈居亚军的阿根廷队球员、金球奖得主莱昂纳尔·梅西从大力神杯前经过,停下脚步心情复杂地紧盯着大力神奖杯的情景。这幅作品标题国内媒体有翻译成“决赛”的,也有翻译成“一步之遥”。“决赛”忠实于原标题,“一步之遥”更接近照片本身传递出来的新闻信息:阿根廷队与冠军一步之遥,梅西与大力神杯也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本届荷赛中唯一一个世界杯题材的获奖作品。风风火火的世界杯四年才有一次,全球几乎所有体育摄影大牌记者都卯足劲准备一展身手,去年的世界杯也的确出了无数张精彩照片,让当时的各大报纸美不胜收,想必参加荷赛的“世界杯照”决不在少数。能从高手如林,强者云集的体育摄影高手中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为什么荷赛评委们就偏偏选中了这一幅呢?
图一
一是因为这幅照片捕捉到了球星梅西内心的渴望和忧伤、遗憾与沮丧、焦灼与不甘……等复杂的心态。拍出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相当具有难度的,尤其是在体育摄影中,人物的心态又是以这样幽默的形式出现,就更能打动人心(见图一)。
二是作者鲍泰良拍到了“独家”照片。当今媒体环境下,到处都是镜头的世界杯上还能拍到“独家”照片,这本身就不可思议。当记者都盯在场内颁奖现场,等待拍摄欢庆胜利的德国队,拍摄在球场看着德国队领奖而黯然失神的阿根廷队的时候,鲍泰良没有凑热闹、大帮哄扎堆儿拍摄颁奖,而是另辟蹊径,独自来到看台上俯拍从大力神杯旁边经过的阿根廷运动员。
图二
这让人想起《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郑鸣拍摄的《望长城内外》,当众多记者设法近距离拍摄英国女王夫妇游长城的时候,郑鸣早已独自上山用600毫米长焦镜头从容选择拍摄时机了。于是就有了这幅留在摄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见图二)。
郑鸣的《望长城内外》和鲍泰良的《决赛》拍摄思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独辟蹊径的思路是获得独家照片的前提。鲍泰良的脱颖而出不是胜在摄影技术上,搞体育摄影的个个技术精湛,而是胜在思路上、胜在想法上。
《决赛》也是本届荷赛中国记者获奖作品中被外国报纸采用比较多的一幅作品,在阿根廷,几乎所有报道“荷赛揭晓”的报纸都会选择使用这幅照片。阿根廷《国家报》(LA NACION)、《真理报》(La Razon)等主流大报均在内页大版面使用了这幅照片。专业的《奥莱报》(Ole) 更是以《最忧伤的图片》为标题介绍“来自中国的摄影师鲍泰良赢得荷赛奖,他的作品捕捉到梅西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时的沮丧和忧伤。”
2015年2月13日在玻利维亚巴拉斯出版的《Página Siete》报则在头版,以“世界新闻摄影奖”(Los Premios World Press Photo)为题转内页的报道中,从众多获奖作品中选择了鲍泰良的这幅《决赛》。编辑看重的大概就是他的轻松和幽默。
自1956年荷赛创办以来,体育类的获奖作品就以其轻松幽默的特点深受读者欢迎。
图三
第29届荷赛(1975年)体育类获奖作品《裸奔者》,至今看来仍然让人忍俊不禁:澳大利亚橄榄球比赛现场,一男球迷一丝不挂跑进了赛场。资料显示,当时英国女王就在看台上。冲进球场的一群警察不是触怒天庭、勃然大怒地实施擒拿绝技制服裸奔球迷,而是和颜悦色、面带微笑和平处置突发事件。其中一个警察一面机智地摘下自己的帽子扣在裸奔者的私处,一面好言相劝此招使不得。而裸奔球迷执迷不悟,伸展双臂右手食指指向远方,一脸无辜地与警察争辩。不远处有一位西装革履戴时髦眼镜的绅士正憋着嘴飞奔过来,双手拿着自己的风衣做好了奋力一扑将裸奔者罩住的准备。整个画面情节性、趣味性、瞬间性都很强,体现了体育摄影的真谛。摄影者拍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稍早,可能涉黄无法发表,更别说获奖了;稍晚,那绅士的风衣便罩住了“春光”,照片将索然无味(见图三)。
历届荷赛体育类获奖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体育摄影的最高水准,也一直在“沉重的荷赛”里扮演着调节气氛、愉悦观众的角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