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WEEK STAR 「周」星星
大艺博艺库优秀青年艺术家人物专栏,每周一星,带你认识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周」星星第二十三期艺术家——李宏涛,他1995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居杭州,201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与漆画专业。李宏涛的作品仿佛人生现实处境的一把放大镜,他用黑色、神秘、荒诞、充满想象的图景来映射现实带给他的感受和困惑,表达他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与思考。
Hello
Dear read people:
Thank 大艺博 can give me this change chance to share my 作品s with you. They let me say hello to you gays.But i am afraid i say too much 以至于 you don’t continue look-down-go.
It’s Ok! Please
So why i don’t practice my KǎoYán English letter right here?Maybe pure English letter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But 之后的内容 is 中文的呦!
真挚的,
Li Hua
Li 狗蛋
△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 李宏涛 Video Clips △
Q&A
Q 宏涛你好,有没有人说过,你的画像一道谜题,谜面缠绕着各种线索,各种意有所指的图像、符号,但真正的谜底无人知晓。
A 我其实也试图传达这种感觉,不管效果怎么样。但最近越来越明显的我对这种符号啊、神秘主义本身产生了怀疑——博斯是我很喜欢的一名画家,他的《人间乐园》充满了荒诞与怪异的象征。比如说画中有当时欧洲没有的动物植物,因此有了超现实的意味。可这些动植物都是航海家们在殖民地的所见。再比如《地球编年史》中,西琴将人类的起源引入外星人殖民这一因素,各种古老文明的石刻、壁画可能也只是对外星人的一种记录。所以我在想,我们从小看的科幻片,什么黑衣人啊星球大战会不会是一类关于我们未知领域的一种纪实。所以由衷地感觉自己的无知,在一个设定好的没有出口迷宫里兜兜转转。追求的种谜更像是一种自我满足,像是过家家吧,也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自己的困惑。
Q 你作品里有丰富的细节和叙事关系,你在设置每一个细节或它们的关系时,都有特定的含义吗?
A 是有特定含义的,但总体来看还是一种日记或者私信式的,一种打油诗版本的象征与神秘吧。
FROM 李宏涛
(23/49)分子被分母高高举起,他在成长,他听说要往高处看,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脚下。他曾因为1到23的成长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分母从49变成了0(23/0)。
分子从梦中惊醒,悬浮在一个没有门没有窗的漆黑的小房间里。片刻的沉默中他看到了黑暗中真实且本能的疯癫。
狂欢驱散了噩梦。
李宏涛 《23/49》系列 100×80cm 油画 布面 2018
我用画来传达我的一种世界观。
Q 你喜欢博斯的《人间乐园》,2018年你也开启了一个名为《人间乐园》的作品系列,对吗?
A 《人间乐园》这组小画是我为大画做的一些局部的稿子,传达我的一种世界观吧。作品没有上升到博斯那种信仰与人伦的高度,我唯一想表达的就是娱乐至死。现代人过度武装、过度提防下的简单粗暴的消解方式。
李宏涛 《人间乐园》系列 油画 布面 2018-2019
Q 这组画共七幅,呈现了七个场景,这些场景各自喻示了什么?
A 《永生轮》和《跳房子》是对过去的困惑或者说对时间的困惑吧。
《永生轮》是自我否定,自行祭奠场哈哈。
《跳房子》是对于成长变化的感叹,跳房子的终点难道就是现在的样子吗?
《矿穴》就是贪婪吧。
《摩天轮》即将被洪水淹没,但我只有摩天轮没有诺亚方舟。
《世界上有很多可以转的东西》世界好像层层分明不断循环,那好奇和追寻还有意义吗?
《云翳》愚人塔上的云近在咫尺又触不可及。
《金字塔尖》植物、动物、石块、金属都消耗光了,食物链顶端的人一直在吸食,你可长点心吧哈哈,长太大也被困住了。
怜悯其实是有希望的,嘲讽更多的是无力感。
Q 你的很多画中都有一个人形怪物,有着人的肢体,怪异大头,骷髅一样空洞的眼部,占据整个头部的大嘴,有时佩戴各种面具——你创造的这个形象有无什么寓意?
A 最近画中的人物形象我觉得是人伪装的后果,导致感官与沟通的丧失。这种面具(包括兽皮伪装),一方面是一种隔绝与防范,一方面是伪装对人的吞噬。像《你不还是一只羊?》我想说的就是人的层层伪装,或暴怒或懦弱或华丽或坚硬,但终究不是自己。
李宏涛 你不还是一只羊? 100×50cm 油画 布面 2018
在我最近没画完的大画里,相对明显点——
Q 嘴的符号在你作品里越来越凸显,甚至独立于人体之外,嘴的功能我们所知一是吃(生存本欲),二是说(沟通、社会性),在你作品中,它更倾向于代表欲望、吞噬是吗?
A 哈哈,我也真的没想这么多,但你这么一说确实很有道理!
Q 这幅未完成的大画里,每个人都背负着各式各样的头像、面具、伪饰,你对人的假面这一题材的关注好像已经持续多年了,我记得2016年你有一组脱胎漆器《面具》系列,最早是从它开始的吗?
A 是的。
李宏涛 《面具》系列 24×23×18cm×4 脱胎漆器 2016
Q 《面具》系列给我的第一印象,有种悲悯,尤其那件面具背后蜷成一团的人体。但从2017《你不还是一只羊?》到后面这些系列,你对面具的表现似乎更倾向于讽刺的意味了。
A 是的,一开始可能就是以乐观者的视角悲观吧,之后就是悲观者的乐观了,怜悯其实是有希望的,嘲讽更多的可能是无力感。
Q 你的大部分作品,似乎都在关注人性、人生现实处境,它们可以视作你近年在创作上的主线吗?
A 是的,诸如此类让我很困惑。
Q 你的作品好像是人生现实处境的一把放大镜,你用黑色、怪异、夸张的图景来映射现实带给你的感受和困惑是吗?
A 画着画着自然而然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可能内心比较阴暗吧。山本耀司觉得黑色就是:我不烦你你也别烦我。我印象特别深。至于怪异我现在也觉得没什么,好像原本就如此。
FROM 李宏涛
原子游离在时间的废墟上,个性在分离中发展。短暂的自由后,周遭的事物陌生起来,冲动、多变、偏执开始蔓延。是被孤立了吗?已经被关在愚人塔里了吗?一次次的自我质疑中,看似游离的原子们是否还是沦为了乌合之众?
李宏涛 《原子》系列 20×15cm×3 综合材料 2019
综合材料的介入会让我变得兴奋。
Q 在黑色、神秘、寓言式的绘画之外,今年你好像开启了新的创作探索,我看到今年《原子》、《碎片》两个系列已经和过去不太一样了。
A 我喜欢捡垃圾,出去玩回来总会带点石头啊,淘点便宜货,这些都是回忆的碎片吧。最近一年做这种东西也是因为搬家的时候翻出来这些东西,整理了一遍,挺有感觉的。哈哈。
其实我觉得《原子》、《碎片》两个系列和过去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像《原子》其实也就是没画在画布上而已,有些以后可能会画在之前收集的瓦当上面具上……但有了一种特定的表达环境。《碎片》的话更像是一个收纳盒,重新安放自己的记忆。
脱离画布受到的限制可能会多一些,其实我觉得那些人物做成小雕塑也不错,但不知道做完放在哪里。还有《你不还是一只羊?》如果条件允许我光着身子披着十几层兽皮在斑马线上爬,也挺好的哈哈。
FROM 李宏涛
盒子中记忆一片一片的,打乱后的随意拼凑都好像十分合理。这些碎片看起来十分陌生,好像自己在变异,要不是亲手从那个盒子中取出,真不觉得这些碎片就是自己的。
反复看着,记忆着自己的记忆。试着把碎片拼起来,最糟这也是现在的我吧。
李宏涛 《碎片》系列 75×50×4.5cm×3 综合材料 金属/木/树脂/其他 2019
Q 是的,我能感觉《原子》只是换了一种 “ 画布 ”,《碎片》会更不一样一些,它形式感很强,图式更抽象,但似乎又更私人一些。你说它们是偶然诞生的,那以后你还会在材料方面做更多尝试吗?
A 现在越来越感觉我的画废话比较多,我想尝试精炼一些。综合材料的介入会让我变得兴奋,但眼下来看可能还是偏保守。不过还是希望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Q 刚才你说 “ 脱离画布受到的限制可能会多一些 ”,是不是在你最熟悉的画布上,你会有更大的自由和掌控力?
A 相比之下确实是,但可能不一样的东西感觉会强一点吧。因为有时候画画可能会无意识,不过自己还挺爽的,哈哈。也不知道是不是心流体验。
Q 话说我看到《碎片》还挺喜欢的,在你原有的创作逻辑和形式之上,又产生了一种新的秩序,你刻画在底板上的隐没的图案好像成了过去的印迹,在过去之上诞生了新的图腾和信仰的感觉,它的形式感又赋予了这种新秩序一种圣洁感。
A 那部分我觉得削弱或者相对看不见比较好。但毕竟都是亲生的,要说过去还是有点舍不得。可能现在到了一个岔路,会有些改变了。
Q 这种改变有明确的方向吗?如果有,你希望是怎样的一种改变?
A 具体也没有,我觉得这应该是个过程吧,我只是对现在有些不满,我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我感兴趣的是那种相对不一样的东西,最好是颠覆一点的。
Q 你的创作里凝聚了很多思维的形式,有对神秘未知领域的好奇探索,有对人与现实处境的困惑,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各种活跃的想法构筑了你独特的画中世界,这些诸多想法都来自哪里?
A 我平时就对这种东西比较感兴趣,看一些这方面电影啊,书啊。最好是颠覆一点的,我觉得这样才是常态。我也常常会胡思乱想吧,不过总体来看都是黑暗的,和阴谋什么有关的。
Q 什么样的事物,更容易引发你的胡思乱想或创作欲?
A 就是那种相对不一样的东西。现在其实挺难的,每天手机推送的都是相似的,“ 可能喜欢的 ”,把人们圈在一个个孤岛上,但又容易群体化的无脑跟风。虽然现实如此,但我也不想完全成为乌合之众。
其实这个和创作关系没有那么直接,天天听摇滚的人,和天天听古典音乐的人,如果让他们画画应该会很不一样吧,这个是自然而然的,也不需要画画前先冥想一分钟:我爱摇滚我爱摇滚……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他们看一个东西,或者描绘一个东西就不一样。应该也是很自然而然的。至于题材我还是倾向以我(人)的视角看待一些东西吧,其实画什么我觉得还好。
压抑困惑,我希望可以表达出这种感觉。
Q 你觉得在你的创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
A 压抑困惑,反正别一看就笑就行,之前有个柏林艺大的教授看了《你不还是一只羊?》纸本和一个雕塑,他笑了,他说像群交。我很尴尬。
Q 就是在你的创作中,你最看重的是作品传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吗?
A 是的,我希望传达的是这样的。
Q 为什么你希望传达压抑与困惑,你希望人们从中得到什么?
A 我也就是一种自我表达,我没考虑过人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可能是让大家一起浑身难受吧,哈哈),我只是希望可以表达出这种感觉。
Q 我想起你说过你喜欢一句歌词:Me and Kurt feel the same,too much pleasure is pain. ——我和kurt cobain感同身受,太多的快乐反而是种痛苦。
A 是的,我很喜欢这句话,我打算纹在身上。
Q 这句和你在《人间乐园》中对娱乐至死的态度是一样的对吗?宁可清醒的痛苦?
A 态度是一样的,但我不是对立的,我也身处其中,娱乐至死是不可避免的,表现出来是肉体的狂欢,伴随偶尔一种心理的挣扎,我理解的那句话不是告诫,是一种无奈,只能接受。
画画是日常,艺术则是一种追求。
Q 你还记得自己怎么喜欢上画画的吗?
A 我没上学就开始学画画了,我妈说我当时总在家里墙上乱画,她受不了就把我送到少年宫了。
Q 最初画画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现在这种感觉有改变吗?
A 那时候画画觉得很神奇吧,照相式的。学太久了,不是什么好事,现在有点难以摆脱。
Q 没事,改变已经发生了,当你有 “ 摆脱 ” 的意识的时候,很多东西就自然改变了。
A 哈哈,希望吧。
Q 画画近20年,它对你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A 画画这件事对我是比较日常了,艺术则是近几年的一种追求吧。
Q 创作中,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什么?最困难的部分又是什么?
A 我觉得构思的时候比较有意思,不是素描稿的过程中,是脑子里模糊概念形成的时候,我总会突发奇想,突然开始很多新画,所以半成品很多。所以最麻烦的就是怎么完成它们,有时候时间隔久了,好像就断气了。
Q 看来一鼓作气很重要,不然新鲜的灵感就流逝或磨灭了。
A 是的。
Q 你会有意识地确立自己的画面语言和艺术风格吗?
A 没有,我觉得这个慢慢会自己形成吧,虽然我学画画好久了,但真正意义上的画画可能也就是最近三年吧。
Q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画画?
A 可能就是考试作文和日记的区别吧哈哈。
Q 让你感觉自己开始真正画画的第一件作品是哪一件?
A 这张《我》吧——
Q 近年创作的作品中,有没有哪件作品对你来说是比较特别的?
A 2017年我的毕业创作(见下),当时做的是漆画,画了有一年时间,没做完。工艺有点复杂,画面也复杂,吐血了。
之后我放弃了,漆表现这种类型的画太难了,造价也有点高哈哈。毕业之后我又画了些小稿,今年年初完善后,转成了油画,现在还在画。
Q 是不是现在你在画的大画的源头?
A 是。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完成的时候可能才会对现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吧。
Q 好像毕业之后你很少再用漆画的形式创作了——虽然你大学专业就是壁画与漆画。
A 哈哈,做漆画材料太贵了而且制作周期也太长了。
艺术家,应该是预言家或者灯塔一样的存在。
Q 毕业后,你进入了一种自由艺术家的状态吗?
A 只是自由,没有艺术家。哈哈,给一个老师做助手,画些小画,自己偶尔也出去搬搬砖,顺便再啃啃老。剩下就是自己画画了。
Q 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自由艺术家吗?
A 嗯,所以我在准备考研,希望混到我秃头那天能小有成就。
Q 你觉得在社会上,艺术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A 预言家或者灯塔吧。
Q 你也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这样的艺术家是吗?
A 哈哈,是啊。紧急出口指示灯也可以。
Q 除了你喜欢的博斯,还有没有一些喜欢的艺术家或书籍分享一下?
A 书的话,我喜欢米歇尔 ·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疯癫者被集中关起来,管理者会售票让大众观赏。这段我印象还是很深的。书里描述这些疯癫者不畏寒冷,光着屁股在雪地里打滚——我觉得很厉害啊,我有种偏见觉得神经疯癫者必有异能,哈哈。然后他们被关起来,当动物看了。这是清除异己的行为吧。其实现在也是这样,虽然复杂化但还是赤裸裸的。人类没有变过,只是不断在包装。
还有《地球编年史》,据说要当成文学作品来看,我不信。古老的石刻上精确的太阳系行星图我觉得不是艺术的迸发,还有之前埃及之前发现一个石碑,上面记录了记录了一些关于外星人的事情,具体我忘了,学界可能出于捍卫自己地位或者怎样的目的,宣布这块石碑是伪造的,但现在还存放在开罗博物馆。像那些现在都不好搬动上千吨的神殿基石我不知道怎么做到的。加上最近美国承认ufo的视频。反正人类有可能是被圈养的,低调点,哈哈。
至于艺术家,我还喜欢埃利亚松。他的作品很神奇,很好看。我觉得等有一天大自然消失的时候,我会回过头看他的作品,找那种感觉。
ONE-日常
由于起床睡觉时间不定,因此时间表不按时间点划分:
1、画画或者看书——10~12个小时
(画画看书不会安排在同一天)
2、吃饭——2倍速的垃圾综艺或电影时长,周日穿插注水的海贼王
(具体时间根据饿了吗奖励金任务而定)
3、旅行放松——王者峡谷或者皮卡多
(具体时间根据同团旅友素质而定)
RESUME
Me and Kurt feel the same, too much pleasure is pain.
——《Goodbyes》Post Malone
李宏涛
1995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居浙江杭州。201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与漆画专业。
■ 教育履历
2013-2017 中国美术学院壁画与漆画专业 本科
■ 参展经历
2019 作品《人间乐园》、《23/49》、《碎片》入选第五届 “学院派奖 ” 全国设计与艺术大展(北京包豪斯文化艺术院、包豪斯国际设计协会主办),《人间乐园》获一等奖并被推荐为北京包豪斯文化艺术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2019 首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上海) 上海展览中心 上海
2018 首届大学生(深圳)艺术博览会 深圳会展中心 深圳
2017 第六届大学生(广州) 艺术博览会 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广州
2016 第五届大学生(广州) 艺术博览会 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广州
2016 作品《面具》系列入选北京国际设计周 “ 月坛 · 匠心智造——第三届艺术院校手工设计联展 ” 月坛传艺荟 北京
2016 作品《你不还是一只羊?》、《我》系列入选 “ 存在 · 镜像——第九届江西漆画展 ” 南昌市美术馆 南昌 (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5年李宏涛于山西太原三晋画室。
2017年李宏涛于中国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
2019年杭州转塘工作室,架子上摆满了李宏涛收集的瓦当等各种小玩意 。
Work
李宏涛 碎片-下坠 75×50×4.5cm 综合材料 金属、木、树脂、其他 2019
李宏涛 碎片-流逝 75×50×4.5cm 综合材料 金属/木/树脂/其他 2019
李宏涛 碎片-循环 75×50×4.5cm 综合材料 金属/木/树脂/其他 2019
李宏涛 我 80×80cm 漆画 大漆 2017
喜欢这些作品吗?
李宏涛在WORK中出现的作品均可售或可版权合作,喜欢的收藏家 / 设计师 / 机构请与大艺博艺库(020-37650387)联系。
END
往期「周」星星
林沛君:你能在生活中体会到多少忧伤,也能在生活中收获多少美好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下
作者:大艺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