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画家曹无:境由心生,性情笔墨

  新华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高海英)“青松白鹤”、“仙鹤祥云”……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仙风道骨和长寿的标志,是高尚品德和洁身自爱的象征,是绘画中很有中国特色的符号象征。在当代国画界,提到鹤,就会提到因画水墨鹤而著名的画家--曹无。近日,新华网记者一行专程来到画家曹无位于北京顺义的画室,就他的书画生涯和艺术感悟进行访谈。

1GG9PzD2Gg2T6hPXzkDLxhOnSyhWjvtDfiQQgcIC.jpg

画家曹无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 孙娟 摄

  曹无的画室宽大明亮,分上下两层。初夏的灿烂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洒满画室,随处可见的鹤图随着光影流转似乎灵动起来。这么大面积的画室又显得“狭小”,这里每个角落都满满当当堆满了各种作品、图片、标本、绘画和书法工具,似乎无论在画室的哪一处,画家都可以随时驻足进行创作。迎面而来的曹无一身中式棉布衣,手持拐杖,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身形魁梧,蓄着长发长须,外表豪放、神情淡然、风格朴素,自有一派独特气质。

  初心

ptILpwtlj9NXFHvFd16K87ghN7Y97HrnTqcnMR4A.jpg

图为画家曹无

  汪曾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重看我的作品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个人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呢?这多半是偶然的,不是自己选择的。”这段话用在曹无的书画生涯上似乎也是合适的。

  曹无1951年出生在甘肃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生活在姥姥家,没有父母的严加管教,也没有父母的溺爱,全靠自己自由长大。“当画家的这个梦从小就有,”曹无说。童年时期的曹无最早接触到的美术就是连环画。他喜欢看这些小人书,翻得多了就照着画,就这样越画越有兴趣,还能拿自己的画和小同学换东西吃。初中开始,别人办黑板报啥的就纷纷请他去帮着画,就凭着自己写写画画的爱好他“尝到了不少甜头”。

  长大成人的曹无在那个年代不是一个“听话的人”,当过矿工,学过医,演过戏,卖过西瓜,读过二年大学“政教系”,在省政府做图书管理工作……他曾经在10年里换了4个单位,兜兜转转,用他的话说,“想走就走了,谁也拦不住我”。但就是在这曲折的人生经历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初心”就是书画。在做图书管理员的那段时间里,他“机灵地”利用便利条件和环境,每天都练字,有条件就画,有时间就去看画展。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仍然觉得这不是他喜欢的生活,他要“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I5fnKZUztTnB6p5UBhdkfNNRaZ4p8bnD8zdgnab1.jpg

​图为画家曹无

  1984年,曹无开始筹建甘肃画院,成为甘肃画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和艺术家们一起跋山涉水寻访中国古文明的源头和遗迹。这时候,曹无开始以画家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摄影机捕捉新鲜感受。他跑遍了甘肃、青海、西藏、新疆、陕北乃至云南,行程五万余里,拍了数万张彩片和黑白片。“现在看,照相的目的就是为我画画服务了。”曹无说。

  此后,曹无考入了中央美院国画系,在中央美院书法研究室研修,再之后到中国研究院研究生部研修美术史论。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国家著名一级美术师。他笔耕不辍,陆续出版有《曹无--小品集》、《曹无花鸟--作品集》、《吉林情怀--作品集》、《云是鹤家乡--作品集》、《梦幻境界--小品集》等。

  “我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干我自己喜欢干的事,而且把它干成了。”曹无对记者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