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空城的“标识”价值

                                 代  序)

        很多人会说,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产物,一定是艺术家的心灵投射和品性集成。这个说法符合艺术生产的一般评叙,但并不完全符合文化事实。皮埃尔.布迪厄说:艺术品价值的生产者不是艺术家,而是作为信仰的空间的生产场,信仰的空间通过生产对艺术家创造能力的信仰,来生产作为偶像的艺术品的价值。正如青年雕塑家李空城,他的时代特征、他所处的文化意识形态、他的学养来源、他的写意或象征情结的历史出处、他所浸染的在当代社会普遍硬性认知中的同质智慧,以及他和优秀艺术家群体对这种智慧的突破心态,这些母体的结合和这些母体共同营造的信仰空间,生产了李空城以“初心少年”为主干的系列艺术品的价值。这种价值就是施坦伯格认可的价值:今天当代雕塑的形式是动态有活力的东西,每一个短暂的形态预示着一段历史、一次成长、一次革新。
          在李空城的作品里,短暂的艺术形态以永恒“标识”的形式(红领巾、帆布手套、烟蒂等)构成一次翻模、凝结一段历史、映证一次革新。而如何更广义地评价李空城的艺术价值,张昕教授言及的评价“悬念”要留给观众,我认为的“观众”即是现代意识潮流本身,即是“初心”本身,即是我们一直都依重的文化序列本身,而李空城亦是自己的观众,是观众所尊享和驱动的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范本本身。
                                       -—潘漠子
                         2021年8月6日于北京宋庄
(潘漠子,70后艺术批评家、诗人,现居北京)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