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主办的“张宝珠中国画展”于3月23日至4月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共展出了著名画家张宝珠近年来新创作的山水画精品80余幅,既有巨幅、长卷,也有扇面、小品,主要以反映山东名胜泰山、三孔之风貌为主,亦有黄山烟云变幻,气势恢宏、气韵生动、笔墨淋漓、意境深远,是作者大写意山水画独特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特别是松柏的刻画极为生动,或昂然挺立、捧日携云,或踞壁斜飞、巨柯婆娑,或宏龙腾飞、巨蟒盘旋,自然风神跃然纸上。而小品则笔致简逸、墨法浅淡、构静幽远、咫尺千里,呈现婉约、优雅、含蓄、高古之意象。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张宝珠艺术研讨会,与会者有杨晓阳、卢禹舜、吴悦石、陈绶祥、刘曦林、刘龙庭等当代艺术界名家数十人。大家分别就张宝珠的绘画艺术以及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画艺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自觉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责任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研讨会上表示,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山东更是在全国画坛取得较高成就的省份之一。张宝珠的画作,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是格调高雅,丝毫没有商业气息;其次是画作很写意,运笔如飞、意气风发。无论从画作结构、用色浓淡还是笔墨分布上,都可以看出是画家潜心修炼的结果。本次展览的专业水平很高,希望山东画家的画作今后更上一层楼,为齐鲁大地的文化传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说:“2008年,宝珠先生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办过一次展览,当时我感触就很深。时隔四年,宝珠先生又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让我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了他作品中独特的韵味,领略到作品背后那种超拔豪迈的精神气度和风骨。张宝珠师从黑伯龙、陈维信先生,并深得马远、夏圭、明四家、清四王及四僧之精髓。他从事山水画创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想宝珠先生的境界形成源于这几方面的滋养:首先是热爱传统、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宝珠先生一直自觉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责任。因为他对水墨这个最具民族精神特点的语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对自然客观色彩的抽象与升华,对五色斑澜尽写真情实景的超越。他的每件作品都深刻地体现了他在精神上的自由神畅和无限想象,使自然空间与精神空间、视觉感受与内心体验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宝珠先生笔下的山水、松柏有咫尺万里的气势,这种境界离不开画家与自然的浸润涵养、默领神会,也离不开岁月流逝中画家丰富的人生感慨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热爱生活、感受生活、拥抱生活。宝珠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自然中临风思雨,光泰山就登临了七十余次。他始终自觉地践行‘师造化,得心源’的艺术原则,始终践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进而贴近心灵的艺术主张。再就是赋予创新、勇于创造。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灵魂。宝珠先生始终以继承传统文脉、开拓创新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他深知传统的高度永远无法超越,只有一代一代把文脉传承下去,才能建立适应当代需求的标准、价值导向。”
坚持中国传统山水画思维方式
学者、画家陈绶祥看了展览比较激动,他表示:“山东人最好的地方就是在最朴质处最见精神。”陈绶祥认为,张宝珠的作品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他画的是“画”,不是“东西”。中国绘画没有“东西”的功能,而现在人看画,却总是考虑东西的功能、钱的功能,取代绘画的功能。不要小看这个平常的道理,很多人一辈子都悟不到——画了一辈子,不是在画画,是在画东西。第二,他画的是中国画。并不是说,拿毛笔、宣纸绘画出来的就叫中国画了,中国画包含了一系列的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是利用汉字、汉语进行思维和观念传达,因此中国画的含义是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观念、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创造的材料元素以及中国人整个审美体系的表达,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根。宝珠的绘画体现了中国画的特征,他展示给我们的是中国画。第三,宝珠先生是一个追求文人画风格、融会贯通了诸多流派,并保存了自己流派风格的画家。他从元人入手,从明人出来,笔墨应用自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看到的新流派。
在陈绶祥看来,现在大部分画家作品题材相对集中,题材的相对集中前提是对观念的充分解读和拥有全新的社会文化观点。郑板桥提出画竹者胸有成竹的概念,他有了对竹子更深的理解,有了“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画论,有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体验,有了很多关于竹子的新发现,才敢画竹子。张宝珠对松柏有哪些新的解读呢?希望张宝珠能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突破。突破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外求,即曹雪芹那种客观的思考,把握很多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种是主体的,比如李煜。他自己寻找自己,最后完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划时代的句子。
对于张宝珠其人其画,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总结了三点:“第一,张宝珠是山东山水画坛上一颗宝贵的明珠;第二,他是整个中国山水画坛上具有独特风格和图式的优秀画家之一;第三,在今天山水画图式和思维方式众多的情况下,他是地地道道坚持中国传统山水画思维方式的、难得的画家之一。当代中国山水画坛是非常丰富的,在近现代画史上也是变化多端的。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张罗各种选题,急于打造艺术家,但宝珠不是打造的,他有真才实学,画得确实非常好。我们既要有中国文化的自信,还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我们需要补课,既需要补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补西方现代艺术中可以和中国画的意象美学、写意艺术相通的东西。”
艺术的灵魂是内心的真诚
作为济南老乡,又同为黑伯龙、陈维信的弟子,天津南开大学教授、画家陈玉圃对张宝珠的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张宝珠的画,作为同行都会拍手叫好,可事实是,真正欣赏张宝珠画的人——且不说能画这类传统绘画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想起来有点凄凉,颇有些恨知音之稀。绘画的灵魂就是真性情,如果绘画没有真性情,那就不叫画。刚才绶祥兄说的那个‘东西’,我来翻译一下,就是‘物象’,也就是物形,很多人拘泥于物形。画家心中的‘画’,就是他的真性情,即他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
陈玉圃说:“中国绘画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最终落实在人的真性情上,宝珠的画是有灵魂的。他之所以能到这个状态,除了用功之外,更得力于他的秉性。如果让我评价宝珠的画,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大气’。可以用笔力扛鼎来形容。例如那个八尺的竖幅松柏,构成树干的线,一条线起码一米多长,却给人感觉是一气呵成。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举重若轻,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要把文人的笔墨韵味放大到一张八尺的画上,一条线就那么长,需要几十年的锤炼和功夫。在这一点上,宝珠的确功力惊人。年轻的时候我就佩服宝珠。佩服他的线条结实,老师陈维信先生也说画得有力。我经常说张宝珠是一个天才画家,他未必读了那么多书,但是好多读了好多书的人未必能赶上他,这是他天性使然。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体现了古意。黑(伯龙)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不要学老师,要学老师的老师。’‘学老师的老师’就是学传统。我现在有更深一点的理解:‘老师的老师’就是丰厚的中国文化。丰厚的中国文化归根到最后就是内心的真诚,所以艺术的灵魂是真诚,这一点我为宝珠的绘画感到高兴。”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华
画家吴悦石表达了自己对张宝珠书画艺术的认识:宝珠兄与余同庚,山东画坛巨擘“我喜欢宝珠兄之豪气与厚重。宝珠兄擅山水,用笔雄健,纵横跌宕,如壮士挽弓,神足气满。状物在形骸之外,写意应三昧之中,信手拈来,极为生动。笔之妙借乎水,笔墨借水以生变,开化之中变幻无穷,故气韵别生、莫测其玄。气势贵乎开合,宝珠兄之作不拘大小,俱得三远之妙,激荡心胸,神随画生,是画家之块垒,是观者之共鸣。好画共赏,怡悦心神。”
中国画研究院副研究员、画家赵立忠说,看宝珠的画,感到很清新,很别致。宝珠的画确实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华,不仅温润而且淡雅。他以水墨为上,画得比较天真,很流动、很传神、很轻松、很活泼。宝珠画面的题字不太多,但书法很好,并且和他画面的用笔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我比较欣赏他册页、扇面的一些小松树,你看那些树干,画得那么苍老,松针是很随意地点了几点,点得恰到好处。他的水和石头也很融洽和谐。山东是一个美术大省,山东有一个很好的美术平台,这个平台很大,人也很多,但很可惜,个高的不多、突出的不多,宝珠在这方面,在继承传统文人画优秀传统这一方面,我认为是比较突出的。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画家刘龙庭由衷地说:“宝珠的画,我在20年前看过,这次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诗境。宝珠的画继承了黑伯龙先生的优良传统。他的笔墨比较活、不呆板,笔精墨妙、气象万千。笔法很活、很流畅,里面的山水云气真有笔走龙蛇之感,把松柏的精神画出来了。宝珠小画的章法更完整、更精致、更静气、更有诗韵。另外宝珠在书法上也下过很大的工夫。总的来说,宝珠的山水画笔墨奔放,大气磅礴,水墨淋漓,真正达到元气淋漓障犹湿的境界,很有特点。黑伯龙老师的绘画艺术经由张宝珠得到发扬光大。这次画展表明,张宝珠给我们山东争了光。”
艺术理论家、画家梅墨生认为,张宝珠的画整体风格很成熟,2008年时大体风格已经形成,这次他的作品以小品、册页为主,并有很多变化,每一幅的构图、立意,或者说每一幅的结构、空间都力求不重复、有变化。这显示了张宝珠在处理画面上的才能,体现了他在中国画的气韵、气势、技能等方面的才情和功夫。他的作品比原来的更显精微、精致、严谨了,艺术上的锤炼更多了一些。他的画有一种写的精神,有一种元气淋漓、写意的味道,这是很宝贵的,也是很独到的。张宝珠大幅小品都能为,大作品有气势,小品很精彩,能放能收,体现了他艺术上的能力。
而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画家曾来德表示,张宝珠越画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越画越有自己的风格面貌。从其笔线纵横、气宇轩昂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了他的自信和自强,体验到一种苍浑挺拔的生命气象。应该说,这种风格的作品并不好画,因为“大”就容易空、松、散,可是他的作品——特别是大画,还是凝神聚气的,常在豪放中注重精到的体现。在中国美术馆的这个展览可以叫作“松柏精神”或者“松柏境界”,松树苍韧、柏树丰腴,笔墨味道很足,墨韵雅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宝珠简介】
张宝珠,字还浦,号苍斋主人,1945年9月生于济南。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泰山国画院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20世纪60年代师从黑伯龙、陈维信、许麟庐先生。孜孜于笔耕墨田六十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