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路:高校摄影招生忧思录

2015-02-05 00:00

林路:高校摄影招生忧思录 原创原创 人民摄影报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摄影是当代媒介中普及最为广泛、参与人群最多的视觉文化传播工具,这一点毋需置疑。然而摄影教育的滞后,一直是摄影教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最近十年来,中国摄影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设置了摄影系和摄影专业的高校已经多达80余所,遍及全国各地。许多摄影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让摄影教育从本科到硕士乃至博士,都有了不错的良性发展空间。

  然而正是因为摄影高速发展给人带来的表面繁荣,掩盖了对摄影的诸多误解,同样在摄影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现象,令人不吐不快。就以高校摄影教育政策方面来说,从前年起,一些高校摄影专业招生重新并轨,再次纳入美术类考试的范畴,这样的招生政策变化,其实可以看作是长期以来对摄影教育忽略的大体制下的必然变化。


  摄影专业考试历程:美术类考试——自主专业考试——回归美术类考试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大约在十年前,笔者所在的上海师大摄影专业第一届招生,由于没有经验,曾经归入美术类考试,也就是让学生参加了素描、色彩的全国统考。而上海另一所设有摄影专业的大学,更早些的多届招生,也都吃尽了美术类招生的苦头。一方面,由于进入美术类考试,摄影专业最终拿到的只能是美术类最差的考生,这些考生对摄影大多没有兴趣,对于摄影专业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更重要的弊端,就是对摄影本质特性的误读,使摄影教育的选择空间,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误差。

  这样一种不顾摄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特性,硬将其塞入美术类教育的做法,自从被上海师大在第二届招生中努力突破、并且纳入摄影专业考试的轨道之后,八年来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大多都是在传媒工作,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早报等等,而非美术类部门。全国许多高校都选择了符合摄影专业类特性的考试方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独立自主的专业考试主要包括摄影理论和摄影实践两大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摄影的纪实特性乃至摄影瞬间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由此可见,如果能真正关注摄影教育的特性,从考生的选择到日后的培养,持之以恒,对于中国的摄影发展来说,是一条健康的道路。然而从前年开始,一纸命令,全国的许多高校摄影专业招生,都被迫转回以往的全国美术类统考的轨道,上海师大奋力“抵抗”了一年之后,于去年11月也被突然归入到了美术类全国统考的范畴。抛弃其他的理由不说,对准备了大半年的考生公平吗?考试的突然转向并且让考生在一个月左右改成参加美术类考试,这真是无法实现的任务!其它还在做最后的“抗争”的大学,估计也是好景不长!

其实我在很多篇论文中都说到这个问题:不顾及摄影与绘画的巨大差异,将瞬间的记录传播媒介等同于美术创作,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结局……

  所以,不能硬性地将摄影作为一种所谓的“艺术”,而不是根据其传媒的本质,将其放在美术的大背景下考虑。


  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


  下面先来看一个现状,也就是当下中国摄影教育的现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3年11月所推出的《国内美术学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第二稿)中描述,目前全国设有美术学专业的院校共349所,设有绘画专业的院校共164所,设有雕塑专业的院校共64所,设有摄影专业的院校共89所,设有书法学专业的院校40所,设有中国画专业的院校共15所。从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专业中,美术学专业设置的院校最多,这其中大部分属于或带有美术学师范教育的性质。绘画专业次之,其数量约为美术学专业的一半,雕塑专业和摄影专业的设置相对较少。其中东部地区设置美术类专业的院校数量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无论是美术学类下辖的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这些基本专业,还是书法学和中国画这些特设专业,其设置的院校数量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呈现逐步递减趋势。然而不管怎么样,因为摄影教育起步很晚,摄影专业大多隶属在以绘画为主的美术统辖之下,所以绘画的学院派风格一直影响甚至制约着摄影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

  百度上说: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还有一个说法:美术,艺术门类之一。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这里且不说词条中没有提及摄影(台湾摄影家章光和写过一本书,题目就是《摄影不是艺术》),如果有,摄影也应该是和绘画并置的,而不应该从属于绘画——那么,摄影专业为什么却盲目选择了专业考试的素描和色彩?


  他山之石:摄影教育隶属于影像艺术甚至是跨学科,而非仅仅是美术教育。


  根据手上的资料:巴黎第八大学是法国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院校,以文科著称,特别是电影系、艺术系、哲学系,其中一些任教老师和学生曾在上世纪60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和五月风暴时期成为全法著名的领军人物。其中,摄影及多媒体影像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特色的系,1970年从电影系分离出来,1986年成为能够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的成熟系科,并在1996年确定传统银盐影像和多媒体数字影像齐头并重。它也是全欧洲少有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内设置的摄影系。在课程设置上,摄影史、美学、艺术史、当代艺术等理论课程占了总学分的一半。同时,巴黎第八大学还可以在同一学科领域跨系选课,艺术方向包括电影、艺术造型、舞蹈、音乐、摄影、哲学、戏剧、艺术收藏、影像技术与艺术等多个系,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因此本科最后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可以是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关键是,他们的入学考试和绘画无关!

  纽约州的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是一所摄影门类十分齐全的综合类学校,分别设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的课程。学校的摄影教育隶属于影像艺术与科学学院,学院下设摄影艺术与科学系,共有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和一个硕士点。这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是:广告摄影、艺术摄影、新闻摄影、视觉媒体、医学影像以及成像与摄影技术。学校还设有影像艺术学硕士。关键是,他们是从更大的范畴考量摄影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于是,他们的入学考试也多方向权衡,尤其是他们的毕业生因为专业的设置还可能获得理学士学位!


  呼吁:制定更符合摄影教育专业的考评标准。


  所以,明明已经到了应该在大的机制上摆脱美术尤其是绘画的制约,让摄影教育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艺术样式的关键点上,我们却折回了老路,令人不无遗憾。我们今天的摄影教育远远没有达到被真正重视的地步,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考察,摄影师资所得到的重视也是远远不够的——以学术杂志的数量及评价问题为例——目前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数量过少,如国内7大核心期刊中,在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尤其是CSSCI数据被教育部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目前最为高校看重。

  我们看到,CSSCI(2012-2013)期刊目录中“艺术学”收录了20种期刊,其中11种为音乐类期刊、5种为影视类期刊、4种其他类别期刊,与美术学直接相关的仅有《美术研究》。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美术类学科专业发展,更令人尴尬的是连摄影专业期刊的踪迹都难以寻觅。在这样一个判断标准下,摄影教育的发展,只能让人唏嘘不已!

  我突然想到,摄影史上少有摄影学院派成功的范例,然而一旦成功,却是世界一流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杜塞尔多夫学派中的类型学摄影的成就。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艺术家带领了回归具像以及表现绘画的画风,如一端热衷于专注地挖掘德国历史,另一端则出现了新野兽派充满强烈色彩以及极度主观的创作。接下来,艺术创作则朝着倾向情感不再外露以及更客观的方向发展,并且让摄影成为了艺术家们的主要媒介。正因为摄影摆脱了绘画,强调了自身的纪实能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成为了最重要的艺术学院之一,贝歇夫妇灌输给他们的学生系统化以及规则的创作方式,伴随更多深远的文化哺育,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师脱颖而出,托马斯·鲁夫、安德烈亚斯·古斯基、坎迪德·霍夫以及托马斯·斯特鲁斯等人共同组成的杜塞尔多夫学派,奠定了摄影史上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摄影家既统一在同一种艺术流派的风范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甚至差异极大的摄影独有的技术特征,才是学院派真正成功的范例。这不像我们在国内所看到的单一模式的、一种类型化的、甚至令人生厌的美术类学院风格,相去何止五十步与百步!

  希望教育部门的专家们根据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现状,为摄影教育把脉问诊,为教育模式的当代性和准确性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资助,至少制定一些更符合摄影专业的考评标准——摄影可是当代艺术中最让人看好的媒介之一——摄影教育决不可小视和偏废。穿旧鞋走老路,是会置摄影教育于死地的——绝非危言耸听……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