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05 08:57
武汉K11艺术村
武汉K11艺术村正在举办“人造洞穴讲划——蔡凯驻地创作展”
(雅昌艺术网讯)作为K11在内地的首个艺术探索基地,武汉K11艺术村在武汉“落户”已三年多。这个时间段里,从“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开幕展,到“无序的美学”驻村艺术家联展,再到目前正在举办的“人造洞穴讲划——蔡凯驻地创作展”,多元文化这里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影响着武汉本土青年艺术家在创作上的自我表述。
2015年立春之际,雅昌艺术网记者走访武汉K11艺术村蔡凯、李大鹏、陈顺龙等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试图从这些以雕塑、多媒体、版画等不同媒介进行创作的武汉本土青年艺术家,管窥武汉K11驻村艺术家现状——当城市在以自身节奏变化着,艺术家内心将出现怎样的创作表述?
蔡凯:用人造风景感知内心
“人造洞穴讲划——蔡凯驻地创作展”是武汉青年艺术家蔡凯在K11驻留四个月时间内完成的系列项目,亦是其首次个展。学习油画出身的蔡凯,“人造洞穴讲划”与其过往的艺术创作有着极大差别。在“人造洞穴讲划”之前,蔡凯只在公共空间进行创作,表达手段及形式相对激进。而“人造洞穴讲划”则是在室内,利用屏幕及光对日常经验进行提炼与强调。这也是蔡凯首次尝试对屏幕与光源进行探索,与其说这是一次个展,不如说,这是蔡凯对于探索内心一边实验、一边实践的过程。
蔡凯作品《海上日出》,利用人造光模拟太阳日出的过程。
“人造洞穴讲划”是蔡凯首次对光与屏幕进行探索
蔡凯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北京生活四年后再度回到武汉,一直以“圈外人”的角色旁观艺术的动向,却又敏感地捕捉内心的触动,并用自身的艺术语言记录着这些变化。他把“人造洞穴讲划”看成是一个“无意义”的展览,完全摒弃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考虑,用一种毫无叙事的、极度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光线除了照亮人们的生活之外,更多是帮助人们理解一个空间。假设这是一个纯黑的空间,我们没有办法感知这个空间的形态,光线就有了描述一个空间范围的作用。”
李大鹏:在冲突与和谐中寻找平衡
李大鹏对素描手稿有特殊的情感,在工作室的一面墙上,他用铅笔,记录下一整面墙的创作想法,这面墙,因这样的行为,也成为了一件素描手稿作品。
李大鹏用铅笔在工作室的墙上记录创作想法
“不是我学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艺术。艺术是要表达什么,并且表达的东西是否准确。”李大鹏说,“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这种快在某种程度上能为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感,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安。因为当人在超负荷转动的时候,总会担心什么时候会崩掉。那种不安来自于更内心的……我要传达的,就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阿道夫与火柴》是李大鹏最新的创作,他试图通过这样的构造,寻找和谐与冲突之间的平衡点。
荆棘冠与棉花和《阿道夫与火柴》有着异曲同工的构思,李大鹏说,“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个荆棘冠,既代表荣誉,也可能带来伤痛。”
陈顺龙:在秩序化中做一些人文行为
陈顺龙一直试图寻找这样的感觉:在相对秩序的环境下,人文地去做一些行为,这个行为过程中标准化的表象下,实际上产生出更多的变化和感觉。而“平静”和“回归”,就是他所要表达的关键词。“关于回归,从点状到距离,从距离到还原,从还原到回归,从回归到感性。创作过程更多的应是本真的、主观的、感性的诠释与再造,转换与回归。”
陈顺龙工作室一角
《班次·仓容·爱美的》看似规律统一,实则千变万化。
版画是陈顺龙进行自我表达的最佳媒介,安静中有暗涌流淌。《班次·仓容·爱美的》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班次”、“仓容”、“爱美的”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词语,却因艺术家对于社会外界的主观判断,寻找到内在关系的线索,并且最终形成在看似规律统一,实则千变万化的画面中。
来源:雅昌快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