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丨春节专题

2015-02-22 00:00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春节饭局上,如果说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一定就是鱼!因“鱼”与“余”谐音,“年年有鱼”即年年有余,寓意生活美满富裕,钱物有余。

  年年有鱼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在文学作品及年画里,很多都是以鱼为主题的。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符号,一般来说,在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有鱼的年画里总要配上些莲花或莲藕,象征“莲连有鱼”,取生活富足之意。类似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等。

  同时,因鱼的繁殖力极强,鱼腹多子,而且繁殖的特别快,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所以鱼在民间被视为匹配、生殖的吉祥物和生育繁衍的崇拜偶像,小小的鱼儿平添了生殖文化色彩。关于这点,在过年剪纸里的双鱼图也可略见一斑。

  除了象征年年有余的吉祥意义外,鱼还有神秘的镇邪意义。早在流传于汉代图画里的门扣环上,已有鱼形的镇邪物了。而唐代的屋门、柜门、箱门处,很多都是鱼形拉手,以示镇邪功能。

  在春节的饭桌上,不少地方都强调“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都离不开鱼菜名馔。关于吃鱼有很多讲究,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鱼营养价值丰富,鱼肉浓香鱼汤鲜美。

  关于餐桌上食鱼的习俗,在南方很多地方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后基本上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夜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大年初一),以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鱼上桌后摆法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鱼端上桌时鱼头和鱼尾的朝向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有些地方有“头三尾四”的说法,即鱼头三杯酒,鱼尾四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

  另外,鱼在古代和雁一样,都是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以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古老的鱼风鱼趣,给千家万户带来吉祥美好的祝愿,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白水

来源:拾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刘马三

      学习了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