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战汉时期带钩看古代服饰风采

2015-03-19 09:33

  2015-03-19 09:33:38来源:收藏快报作者:赵峰生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中国带钩作为服饰元素之一,是以挂钩扣系腰带的连接部件。初始于西周、流行于春秋至秦汉、鼎盛于汉代。带钩多以青铜铸成微屈的长条形,钩首多为动物造型,反向回绕成弯钩状用以穿挂于孔眼。背面设蘑菇式圆钮用于固定皮带。功用相当于近现代“皮带扣”,或直接称其为“皮带扣始祖”并不为过。古人云“带约其要(腰),钩挂于带”是对其功用简洁的讲解。汉书《匈奴传》中的犀毗、鲜卑、师比等称谓,皆指“胡带之钩也”,亦指“带钩”。

  铁蹄纵横的战汉时代,带钩不仅是腰间重要的实用品和饰品,也是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古籍中,古人敏锐的发现、生动而真实地记载了战国文武百官相聚时的情景:“宾客满堂,视钩各异”。这无疑是对带钩盛行于权贵之中最好的记录,也是对流行时尚与实质用途完美结合的描述,更是侧面表述了金属加工制造业的高度发达。

  带钩的材质可概括为三大类:金属、玉料和其他材质。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也十分复杂。其精美程度在工艺日趋娴熟的前提下已达工不厌精的苛求。以金属带钩为例,其工艺选择运用着:铸造、锻造、焊接、雕镂、錾刻、鎏金鎏银、错金错银、包金包银、镶嵌等工艺,有的甚至采用失蜡法铸造、加芯、彩绘等特殊技艺。缤纷多姿的造型更是不甚枚举,高品级的带钩无不彰显着贵族的奢华和风尚。

  战汉带钩长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居多,其造型样式甚为丰富,在此就不再赘言了;而大带钩因诸多原因很少著录,在传说中最长的有46厘米,惜因未见实物、也未见可信著录,在此不涉及“之最”;换个角度,赏析遗存较多的寸许小带钩(如图1所示的汉代青铜鸭首带钩,长2.8厘米),此类虽然器物小巧,但清雅脱俗的设计、精巧的制作,仍不失大气与潇洒,依然可窥战汉带钩风采。

  如果说20厘米以上的带钩能够称为“大带钩”。那么,春秋战国两汉的大带钩无疑相比中庸之道的唐宋带钩多了份内在的铁血豪情。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赏析两件青铜鎏金镶绿松石龙首带钩,感受战汉时期大带钩的风采:

  首都博物馆藏战国青铜鎏金镶绿松石龙首带钩(图2),长25.4厘米,器呈琵琶形,钩首龙首状,背面设固定皮带的圆钮,钩身鎏金并以几何形镶嵌绿松石装饰,华衣待舞地彰显着战国风尚和奢华。尽管绿松石因年久腐蚀有脱落现象,但器物尺寸之大、制作之精巧,不失为一件典型而罕见的精美艺术珍品。

  这件汉代青铜鎏金镶绿松石龙首带钩(图3),长21.8厘米,形体修长,侧视呈美观高雅的小弧度“S”波浪线。钩首龙头颇有神韵,钩身通体鎏金似矫健龙身,两侧浮显羽翼等纹饰,尾部似鸟尾状,有腾空预飞的神采;器物两侧及背部以点睛效果镶嵌绿松石,显得雍容华贵。尽管器物主体完整,但因年久锈蚀绿松石脱落较为严重,难免让人有点无可奈何的小遗憾……

  还好,这原汁原味斑驳而厚重的锈色,表述着曾经作为那个时代的祭礼,承载着的历史和沧桑。它记载着当年战马嘶鸣、觥筹交错的真性情;诚然,昔日那豪情万丈凌云志、金戈铁马显英豪的璇旎风光早已往事如烟。而今它们已无爱恨、无喜悲地静默沉睡了两千年,这就是一种释然!就让它这样静静地展示其文化内涵和金属制造工艺吧!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