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0 09:44:44来源:亚心网作者:曲媛媛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买到假货。可却有那么一部分人,专门挑假字画买。
几天前,淘宝网举办的一场名人字画拍卖吸引了大批围观者,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赝品”二字上:尺寸为35厘米×135厘米的康有为书法作品,以及刘旦宅的《三石图》和一幅傅抱石作品,起拍价分别为13500元、8500元和5000元,且拍卖中都明确标注赝品。
最出乎人意料的是那幅傅抱石作品,最终以30800元的高价落槌。
这些赝品来自哪里?为什么有人会捧场?据淘宝网相关人士透露,这3幅赝品的拍卖方是温州瓯海法院。由于一场民间借贷纠纷引发债务问题,需要变现22件书画作品,于是这家法院综合专家意见,对作品的真伪和市场价做了评估,并在淘宝网上进行拍卖。
据了解,今年2月,有22件名人书画作品在淘宝网上公开拍卖,其中包括傅抱石、范曾等名家的13件赝品。在此次拍卖中,13件赝品有10件拍卖成功,成交价最高的一幅达到9500元。此次举办的拍卖,是对上次流拍的一些作品进行的第二次拍卖。
由此看来,赝品的拍卖身价丝毫不逊于真品。
淘宝网相关人士认为:“书画赝品拍卖本身具有可供欣赏的艺术性,有人关注、有人捧场竞拍,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竞拍人明知这些书画是赝品,为什么还愿意竞相出价购买?事实上,书画赝品也有市场。”新疆华鼎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刘江迅表示,历代书画作品中也出现过赝品,比如《清明上河图》就有不同版本的赝品,一些赝品甚至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于是那些买不起真迹,或者没有机会遇到真迹的收藏者会将目光放到赝品上,他们玩的是喜欢,不是收藏。当赝品达到真迹六七成的水平时,通常就会被市场接受。
至于书画赝品也有收藏价值,刘江迅对此不以为然。“书画赝品的出现弊大于利。即便此次拍卖事先已经以赝品方式公之于众,可谁能保证买走赝品的人不会以真迹的名义再转手他人?这会给日后的不法交易埋下隐患”。
而一些专业收藏家则更愿意站在赝品拍卖的门外。
北京书画收藏家曹晖在长途电话中表示:“再逼真的赝品也没有收藏价值。因为一个画家如果模仿别人的画作,再好也没有风格。比如张大千,他就曾模仿过石涛的画,虽然也显露出技艺,可并没有因此名声大噪,后来他是凭借自己的画风得到画坛地位的。”
新疆著名画家石蟾也无法接受赝品有艺术性的说法,在他看来,赝就是假,为赝品买单,夸张点说,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假画也进了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中陈列的艺术作品与征集对象也一定与其职能相符。
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寅《溪山鱼隐图》卷,以及辽宁省博物馆的张宣《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它们或是宋代摹本,或是师友代笔之作,皆属假画的范畴,却都进入博物馆并成为镇馆之宝。这些旧时名家高手的仿品及代笔,谁能说它们没有收藏价值呢?
精品伪作值得收藏
对某些画家的画,仿其风格去创作,然后签其名款印鉴,这种仿制现象,仍属于假画的一种。
在过去,往往某书画家的作品行情特别好时,大批仿制者就蜂拥而至,专仿这一家笔法,如清代的王石谷等,就会出现专仿其画笔法的仿制者。他们不但临制这些名画家的画,而且也能根据这些画家的笔法自由发挥去创作。
一般这种情况,以儿子学父亲、门生学老师居多,也有作坊中的徒弟在师傅的指点下专学某人的。
但在众多传世仿作之中,从投资的角度看,最有投资潜力的赝品当数名家仿名家的“精品伪作”。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