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平常心是道

2015-05-15 00:00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平常心是道”这句话始见于马祖到一禅师的语录:“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平常心就是没有分别矫饰,超越染净对待的自然生活,是本来清净自性心的全然显现。


何谓平常心?如果按照中国古文化的轨迹去追寻,并上升至儒道文化的层次上解释,便有些玄奥。其实,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人生境界。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在平常心下,你不会去计较,不会去算计,你只觉得平淡就是愉悦。没有纷争,没有怨恨。平常心是无心的体现,无心并非无情,而是一种至高的心态境界。


如此说来,平常心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平常心”,其实并不平常。




临济禅师在他的临济录一再提到无常人的概念,主张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肚里填满名闻利养,心中充塞财势情欲,就再也挪不出一丝闲情去呼吸江上的清风,欣赏山间的明月,因此春天的百花开得再绚丽,与我两情不相干;冬日的皑皑白雪如何宜人,和我又有何关联?


我们如果能以临济无事人的平常心,去面对日常生活中横逆困顿,必能享受到山夫渔父“富贵银千树,风流玉一蓑”的风趣。


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拾文化编撰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laigao@10wenhua.cn


来源:拾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