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我意
陆国强中国画艺术展研讨会纪要
Mind Wandering in the Orient
Lu Guoqiang Art Exhibition
研讨时间:2015年6月26日15:00-18:00 研讨地点:江苏省美术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学术主持:左庄伟、赵治平
研讨嘉宾:吴利民、丁 涛、马鸿增、樊 波、孙 俊、商 勇、聂危谷、杨祥民、万新华
辛立娥、陈培光、张曼华、周 睿、龚旭东、施永成、王学海、沈伯鸿、邹 凌
李 芹、何 鸣、葛本山、凌加春、谢 海、陆国强
左庄伟(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参加过很多次在这里的研讨会,但是像今天这样场面的研讨会并不多。今天江苏最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美术理论家,除了极个别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到现场外,能来的都来了。
几年前,我到陆国强的工作室去过,他的工作室很大,画也很大,看了他的画以后感觉很震惊。陆国强生于1975年,今年才40岁。我觉得他很幸运,我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做学问,对于艺术史的研究是从他这个年龄开始的,所以真的是后生可畏,他40岁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关于国强这个人,不用多说,他夫人为他写的前言你们都读了,这是有史以来我看到的第一个不同于理论家写的前言。你要想了解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看看那篇文章,说得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她是他的夫人,对他的缺点了解得很透彻,当然这个缺点是打引号的。
我对国强的水墨画的认识,我用一句话概括,他是从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还是“走进”我还在考虑,就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还是用“从传统走进现代”好,这两个词打了一个问号,至于用哪个好我还得考虑一下。
对传统,一般的人认为,就是从绘画的方法去看得比较多。我认为国强对传统的理解不仅仅是画法,还有精神,传统的精神。如果说画法,他是从水墨、写意甚至是大写意入手。大家都知道大写意发源于浙江,如果有史可查应该说是徐渭开发了大写意,陆国强跟他是同乡,所以有这个文化渊源。
中国画的发展有三个进程,一个是以形写神、形神皆备,一个是遗貌取神,还有一个就是得意忘形。我认为在陆国强这里我看到的是后面两个进程在他画里面有体现,以貌取神、得意忘形。
他的大写意可以说是得意忘形。因为得意忘形的作品质量最高,但是懂的人很少,所以往往对大写意有偏见。不仅
画家有偏见,而且观众也有偏见。比如说放开的、泼洒的叫大写意,实际上大写意不全是那种表现形象。我们说潘天寿的画是大写意,所以他理解,他用“大写我意”来写,我认为他的这个理解是很正确的,主要是画家的情感大力抒发。
对他的画我们怎么看,我现在在这里不做任何评价。作为学术主持,我想把陆国强的艺术留给大家谈。
吴利民(桐乡市文广新局局长):
在我眼中,陆国强是一个很有生活味的画家。他画的花鸟、动物包括山水都是我熟悉的、也是他熟悉的江南水乡常见的东西。他把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素材的观察,融入到画里,画出了很有生活情趣的画,很有感情的画,他把自己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在我的眼中,陆国强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生活的画家。因为我的老家离皖南山区比较近,我看到他画的《泾县月亮湾》和《秋色》这两幅画时,我觉得他是真的画出了我小时候在山村里面感受到的那种意境和那种生活情趣、那种宁静。
第二,陆国强是一个很自我的画家。他的画法里面有传统的东西。他2011年第一次办画展的时候,我怎么看也都有他老师何水法的影子,有我们传统画的影子。我这个文化局长其他东西不懂,但是我对画看得比较多,因为我们桐乡有一个君匋艺术院,藏有明清大部分画家的作品,所以看得比较多,我看来看去总归能找到一点传统,找到一点美术史的脉络。看了今天陆国强的画展以后,我发觉他在传统当中已经融入了自己的东西,就是有古人、有自我。我是学摄影的,看个体的时候,我觉得照片拍得满不好看,我觉得画画得满也挺难看的,没想到陆国强他画得满满的画还是有味道的。
第三,我跟陆国强接触得并不多,但以我对他有限的了解,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我们桐乡走在比较前列的中青年画家。我看他在看《美学散步》,我就在美协开会的时候讲,老一辈画家要向青年画家学习,青年画家要向老年画家学习。那么学什么呢?青年画家要向老一辈画家学习好的经验、好的方法,避免他们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少走弯路,老一辈画家要向青年艺术家学习有尽量多视野,注重理论基础的积淀和一些理论的钻研,很多画家就是硬画,没有从理论基础上去钻研,没有打造美学的基础,就容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瓶颈。陆国强很勤奋,他是边画边研究理论边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陆国强很勤奋,以前我跟他说你画得还可以,但是字写得不怎么好。这次我看了以后我真的不敢说这个话了,现在字也很好。我觉得一个画家,特别是一个年轻画家,有一种永无知足的精神很可贵。
第四,我觉得陆国强是一个很胆大的人。从创新方面很胆大,他能够突破传统方面一些的东西;对意义的创新也很胆大,有自己的认识;他所做最胆大的事,是今天能到南京来办画展。南京这个地方批评家多,可能会被骂,但是他来了,所以我觉得他胆子很大——这种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挑战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值得青年画家学习。
丁涛(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首先,我对陆国强的认识,从陆夫人写的序言开始。我觉得这个序很特别,特别在哪儿?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都写了,其实所谓不好的地方正是那个好的地方的极大的优点,我看到他的画我觉得他在艺术上考虑蛮精道的。什么是丢三落四?手机丢了好几只,雨伞撑到外面就收不回来,这对我印象很深,这是一个大画家的风范,在我看来,一个在生活上很细致的人是很难成为大画家的。
陆国强从传统的技法到表达生活视角的选择都很独到。今天在这里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从技术层面来讲,叫点线面和黑白灰,第二个要讲的就是追求大和精气神。
我觉得陆国强和当下细磨细画、制作的成分很大的时风是反其道而行的,写意不怎么好写,而工笔做起来相对要好做些。他这个写意跟我们看到的一些写意花鸟相比,显示了自己的个性,他跟其他的不一样。我们讲的点、线、面和黑、白、灰,就是中国以水墨为主的写意画最主要的元素,特别是作用于中国画是从基本的角度讲必然涉及的问题,但是,很可惜,很多人在这些问题上解决的不好。我们看到国强在画面的布局上,点的多样性和勾的线条、泼开的墨的面,我觉得是符合了形式美对立统一规律,符合了美学的基本要求。一幅画,给人的视觉首先形成的一个定向就是点线面,它是不是点合乎逻辑,线合乎情理,面合乎规范,是不是给人强烈视觉感受,是不是给人留下印象,这些元素的掌握我认为他做得比较好。
第二个方面讲,陆国强追求大和精、气、神,他的作品中在这些方面思考是明显的。陆国强水墨作品当中都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一些景物,我发现他画猫画了不少,各种姿态,观察的相当深入,相当有神,造型上也准,但是他以神写形了,神放在第一要素,我记得有一只猫的一个眼睛画得很好,眼睛里有一点绿在里面,闪闪有光,而且猫的造型和表达总有一种力度感,有一种大气感。展厅里至少有三张是画一批鸟的,每张画上鸟的表情、神态、疏密都不一样,说明他对动物很热爱,他看的很仔细。我觉得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是相当仔细,不仅很仔细而且还很有情感,有一种很强烈的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追求大说的是指追求大气的大、大格局的大、大境界的大,不能粗鄙地理解为追求画面块头大。他的《三鱼图》尺幅不大,却很有情趣,在装饰构成上他很有现代感,三条鱼有三个品种,三种鱼却能形成一种新鲜的、内在的联系,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这种表达是由精气神来贯穿的,非常不容易,所以,谢海为他起的“大写我意”这个画展的名字是名副其实。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大写意都讲“青藤白阳”,青藤是绍兴的徐渭,白阳是苏州的陈淳,陈淳比徐渭年纪大一点,陈白阳的大写意仅仅是萌芽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到了徐青藤,到了文质彬彬的江浙人这里,有了大发展。按道理说,北方人的性格更加豪放,但是大写意从发展上看还是在江浙地带,就很奇怪,我认为,这跟地域的条件、人文条件、自然条件甚至气候条件都有关系。国强生活在江南,个子不大,画的气局不小,尽管才40岁,按照现在的说法40岁还是个小青年,青年人评价不能太高,评价太高的话会说过头。但是,我们知道王希孟18岁还没到就画出很具有代表性的《千里江山图》,所以不能完全用年龄来判断一个画家的成绩。我看了他的画以后很激动。我大概在十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呼唤“大写意”的新突破》,因为大写意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太少了,真正画得好的人也不多,而我觉得陆国强他目前处于一个博取的阶段,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他的笔墨方面,他的大写意山水,我都能很清晰地看到了他努力的痕迹,他的画很有修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他的路是在不断地探索过程当中的。
我很欣赏他在安徽泾县写生的几张山水画,笔墨非常简练,实地实景的感受画出来了,笔墨味道也画出来了,那种太像黄宾虹的我倒不喜欢,像有山有水的《泾县月亮湾》那几张东西我觉得很不容易。写生山水能够画出这样浓密的大写意的笔墨味道我觉得是相当不容易的,一般画写生山水往往是比较平,或者说是比较草。
大写意没有一手很好的书法,特别是草书,要把大写意画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是很难的。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陆国强还要下大工夫,特别在草书方面,你要真正画到更加理想的地步,你就要在书法的写的境界里下功夫,还要下很大的工夫,所以你这个修远是很正确的,但是你现在的成果也是令人吃惊的,所以你有锐气、有生气,这很重要,但是还要有更多的底气。
樊波(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陆国强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这种大型的研讨会开得不会少,所以我们看到谢海、左老、马老、丁老对他评价的时候,他处之淡然、神情冷漠。我想一个成熟的画家应该做到这一点,宠辱不惊。我对陆国强的印象,从宣传的角度上来说我并不是很熟悉,但对画的总体印象是挺好的。
第一个点,陆国强的画比较大,气象比较大,笔墨放得开,实际上是反映了他这个人的一些特点。他的年龄不是很大,但是他的心很大,所以能够在他这样的年龄,在他瘦弱的身躯下能够画出这样的画,我觉得很惊讶。
第二,陆国强的画不仅大,而且他的画从笔墨上来看还很拙,这种拙并不是很强悍的、豪壮的,他能把自己性情全部都写出来,这是不容易的。他的这个笔墨很拙,跟他早熟无关,跟他的气质有关。陆国强其实是李苦禅的味道,能够拿得住,格局大、气象大、胸襟大。
第三个特点,我觉得陆国强的画,整个气象,包括用笔,我用一个词就感觉是朦朦胧胧的峭。中国画大写意从青藤白阳包括八大山人是第一代,到第二代是吴昌硕、齐白石,包括潘天寿,李苦禅等人,实际上他们的努力把我们中国大写意的水平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它虽然短,没有像工笔画的历史那样漫长,但是有书法传统作为支撑,大写意高峰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后来人还想在这个高峰上继续有所突破甚至有所发展就都很困难。比如国强画中有不少人影子,画的还不错,但是,你逃脱不了潘天寿、李苦禅以及更上一代如来手掌。这不是年龄的因素,它就是比较困难。刚才马鸿增老师讲要修远,修远才是大道,在今天的条件下,能不能创造出第三代大写意谱系?怎么样真正和前面两代抗衡?这是我们这一代花鸟画家要思考的。另外,你的花鸟画要朝“新境”方向发展。工笔画家、年轻的画家虽然被批评的很多,但是我认为他们在表达个人趣味和新境上面是有贡献的,只不过这个贡献是需要我们去总结,我们画大写意花鸟的艺术家往往只知道埋头去画,不管画出来是吴昌硕样式还是徐渭的范本,这是不行的,这只是初级阶段,写意花鸟画要大发展,新境、修远,还要有新的想法,都不能少,这也是第三代大写意应该追求的。
聂危谷(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
写意画由于无法进行主旋律创作和市场泥沙俱下的现实,所以大写意绘画总体上是不被看好的。但是,今天不同,看了陆国强的画以后让人感觉首先是比较振奋。陆国强的画我之前还没有看过,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展览进门几张大画给人感觉比较大气蓬勃,很振奋。
我觉得陆国强在笔墨结构和画面结构这两个板块还是没有脱离八大、吴昌硕、潘天寿的这一线性系统,当然陆国强是兼收并蓄的,但是兼收并蓄以后呢?重新打造的笔墨结构、画面结构在哪里?我觉得“我意”的东西仍然不足。陆国强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特别放得开。他不是很壮阔的北方大汉,但是画却是很大气象,在大气象里面除了樊波讲到的“新境”的问题,另外一个我觉得你要有“我意”。吴昌硕画紫藤,感觉要断了,但是我们感觉是连在一起的,是贯通的,他的视觉张力我们能够比得过吗?我觉得可能在这个上面如果真的想比过他们的话,我们在书法上面要下大工夫。
第二方面,我觉得一定要跟古人比,特别是书法上面,我觉得要有这个思想高度。如果我们画大写意我们不站在书法的高度上跟古人比的话我们是不可能达到更高的高度的。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绝对达不到那个高度。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达不到那个高度。这个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激励自己。
王学海(张宗祥书画院院长、嘉兴市美学学会会长):
陆国强的新作有三个特色,一是跳出了先前依旧由笔墨来迁就形态的制约。二是陆国强的笔墨,具有了更多综合的元素。三是新作最瞩目的成绩,便是他在墨色上的精神运行与创作,意境上造就的大气磅礴的气势。
令人不可小嘘和值得大力推荐的作品,尚有《黑天鹅》和《江南悬空寺》。我之所以把这两幅作品放在一起品评,是因为在国强的新品力作中,此两幅在用墨的创造上,给出了一个足见中国水墨创新的历史性奇迹。
《墨猫》(巡视之一)是新作中唯一隐喻较深的一幅作品。以墨猫的形态类似墨荷的样式,重现中国最古文字起源的河图洛书般的新还原。说新还原,是指非像当下一些书法家写古篆古隶那样,只是描摹而非在深入理解古文字起源后的重新书写。画家正是视神奇为神化,传承之中自有自己的诠释,所以笔下的墨猫,风骨自在肌体形成之外,成为刻写与书写二者相融的一件作品,它与《巡视》之一猫头鹰的具象写意,置在同一空间,可让你分享着中国画神韵(墨猫)与气韵(猫头鹰)之美。二幅画探索创新的可贵之处,在于能以艺术提示观赏者审美眼光的文化素养,观赏事物和超越事物审美视觉活动中的精神作用,以及境界的距离自觉。说白了,也就是到位的欣赏不在于你的身份,而在于你的文化素养。
《福建永泰写生》系列,是陆国强新作中最为水墨淋漓,也是最为雄霸悍然的作品。
在这样的认识下,再看”大写我意——陆国强中国画艺术展”的标题,我们就可去认知作为画家的陆国强,正在朝着更具中国文化含量的水墨创新的路上走去。《荷塘小鱼》的立意与构图,说明了陆国强正在前辈里已成熟辉煌的水墨章法上,正在探索一种新的路子,正若《卧立之间》,它与《荷塘小鱼》双双形成一种同一题材不同审美视角的艺术再现,并以细微的墨变支撑起新的意境。
葛本山(理论家):
陆国强的画非常大气,不张狂。他不光有大气的笔墨,还有大气的内涵在画中,他的笔墨神韵是很静的,他的笔立得住,他的墨留得住,他的墨色既有波澜起伏也有细微变化,这是他心境及人生态度使然。
陆国强非常好的一点就是不居一家法,能够取多家法,走的非常成功。我给陆国强写文章,题目是“草根之路”,他正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所谓“正规”的训练,所以他就没有拘束,可以坚持“拿来主义”,取法乎上。这是他的幸或不幸?起码现在是幸的。他的这种画法到任何一个院校、任何一个花鸟专业去可能都不合乎他们的标准,那么,这是这些院校或专业的幸或不幸?就这此来说,我认为陆国强是对的:坚持自己就是最好的。如果提意见的话,我以前说过,就是笔力上要加强,即,加强筋骨之力。看他的作品,整个块面结构、形与韵把握上没大问题,但“水法”足而笔力有待加强。应当注重把笔的柔性和刚性在画面上体现出来。这是中国绘画核心的东西。当然,这需要终生的努力。大写意最重要的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即个人的心境,个人的情绪,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成绩或挫折等各方面的认知或反观,所以,经历和阅历很重要,虽然年龄、经历、阅历和认知水平未必有必然的关系,但在这一方面陆国强确实还有待时间的积累和启迪。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