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龙泉哥窑”与“传世哥窑”特征描述

2015-07-13 14:55

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然而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将哥窑产地定为杭州。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是明代文献中最典型的关于哥窑的“产地说”。   龙泉哥窑特征   黑胎、紫口、铁足、青釉、浅断白纹(开片无人为沁色)、薄胎厚釉,   器型有鼎、觚、炉、瓶、碗、奁、杯、盘等,釉质温润如玉,工艺精致,器型高贵, 对于开片的描素;蟹爪纹、流水纹、百圾碎、牛毛纹、文武片等。产地;南宋早期龙泉溪口、大窑、小梅等。   龙泉哥窑属于宋代官方指定烧造品。      传世哥窑特征   胎色有;黑、白、灰、沉香色、砖红、褐红等   釉色有;月白、米色、米黄、炒米黄、浅青、青、浅灰青、灰青、粉青等。   有薄胎厚釉、厚胎厚釉、厚胎薄釉的多种表现形式。   器型有;鼎、炉、瓶、碗、盘、洗等。   传世哥窑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这一描素,古文献对开片形状描述为“鱼子纹、蟹爪纹、、膳血纹、叶脉纹、梅花墨纹、文武开片”等。属于(人为沁色和包浆沁色)。   年代;南宋、元代 明代 清代均有烧造。   南宋时产地不详,但究其品质应由官方指定烧造,元代属于民窑仿烧(老虎洞),明代(景德镇)官民均有仿制,清代(江西景德镇、福建漳州等地)官民均有大量仿制。总体来说,传世哥窑比较复杂,目前专家尚未得出统一意见,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那拉提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