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14 00:00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车在哪,我的家就在哪。”这是两岁半的女孩欣欣对家的认定。
欣欣随着父母、爷爷奶奶从家乡河南一路向北,开着“房车”,开始了“商演”。三个月后,房车开到了沈阳。
张明磊一家人在自家“房车”旁洗漱更衣。
白天闲暇的时候,大人们偶尔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打发时间,孩子则在一边玩耍。
晚饭后张明磊摆弄着手机,车厢里的大人和孩子看着DVD。
白天各家的“房车”就停在立交桥下,此时是最惬意的时刻,大人们和孩子忙着各自的事情。
演出结束后,张明磊一家就在附近的街头驻扎生火做饭。
张明磊在一处工地旁表演自己的绝活。
每场演出期间,张明磊都会兜售一些玉牌挂件等物件来维持生计。
辽宁沈阳,沈阳劳动公园内,已经第二场演出的张明磊在前大声吆喝叫卖却无人问津,父亲张知林在后略显疲态。
沈阳市铁西区劳动公园门前,张知林一家仅用了5分钟,就完成一块演出场地的布置。随后,百余人围拢。张知林按往常程序,开始了垫场演出——骑独轮车。
之后进入这场演出的重点——兜售玉牌挂件、项链等物,20元的小挂件没能出手几条。
两小时前,他们在南六西路附近成功演出一场,但在销售物件时,有民警赶到,因附近居民称噪音扰民,张知林无奈择地演出。
在重工桥下的人行道上,停着张家的演出大篷车,车厢从中间分割,形成两个独立的房间,每间又分割成上下层,上面睡觉,下面储物,车顶放置大件物品。所有的演出道具、生活用品都塞在这辆车里。
张知林一家就是靠这辆“房车”从老家河南而来,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3家。
张知林称9岁开始学艺,学成后一直在外演出,用他的话说,“上档次的进了杂技团,中档的去剧场演,最不济的就是我们这些‘走江湖的’”。
张知林的江湖路已经走了几十年,儿子张明磊今年22岁,在老家的杂技学校毕业后开始跟着父亲“走江湖”。现在演出由儿子主持,并和儿媳王凤华一起表演杂技项目,中场他们全家还要兜售小挂件,这才是他们的营利手段。
张知林家的车开到桥下时,其他三辆“房车”早已到达,大家各自取出煤气罐准备晚饭。“一家出一个菜,一天两顿饭,晚上一起喝点酒。”同行的杨工厂说。这四家“中原民间艺术团”都是同村,张知林说:“一起出来两三年了,每年能有六七万的收入。”
39岁的杨工厂曾经是当地杂技团的成员,“每月有2000多收入,但想想还是出来好,自在。”杨工厂说,他们全村5000余人,大概一半都在外面“演出”,类似这种大篷车队还有好多。
“好玩”是这支大篷车队的看法,但不好玩的地方也很多。最直接的是他们演出时与城市管理方屡生冲突。到沈阳一个多星期,车队从未进过市中心,演出也只能在城郊进行,“正式的演出需要有场地、演出证,我们弄不起,只能四处游走。”杨工厂说。
“演出要有人气,音箱一打开,就有群众报警,警察、城管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杨工厂吐槽道。
那晚的演出,张知林的演出现场仍有民警到场,他不得不再次搬了地方。演出结束后,就在一片工地旁,张志林通知其他几家晚上在此驻扎,“明天还不知道去哪儿呢,再说吧。”张知林说,在一辆辆水泥罐车开过后扬起的尘土中,欣欣依然欢快地跑着,全然不知大人们面临的困境。
来源:人民摄影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