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嘉陵江畔

  从三十九岁因缘际会地离开家乡起,君翁足迹遍及桂林、南京、北平,待抗战军兴,他又随政府乘船西迁人蜀,长江沿岸风光、天府之国的烟云山色,再再涵养了他的笔墨,其绘事历程,也由师古期转入了事师自然的写生期。
  1941年四十四岁的君翁,择居于嘉陵江畔,日夕面对自然美景,彩笔下的山川风貌也就更加丰富了。这幅《嘉陵江畔》,以润泽的墨色,很真实地描画出江上逆水行舟的木船,靠岸边纤夫以纤绳力拉,缓缓前行的情景。构景上采西方单一视点,将近岸岩块、隔岸坡陀房舍、远峰云气,三景分明地构组于横幅画纸上,比起西洋式的写生,君翁的写生作,屡次既清明、意境更幽深。
  君翁每于出外游历时,以铅笔或原子笔做速写钧稿的写生,经年累月的训练,加上看得多,昔时过目之景致,就成了君翁日后创作的灵感来源,一幅幅经过取舍经营的构图,在君翁下,不需先行起稿,就能应运而生了。
  1960年六十三岁的君翁画出《华岳》一画,依稿忆写1947年游华山之所见。构图采全景式,刻画细谨。小斧劈的石皴及松柏山树,皆笔笔精到,着重光影的敷染,烘托以淡墨层层渍染的烟云。将西岳的山峻云幻,表达于一纸间。
  抗战期间,群翁会三度游览峨嵋,盘恒皆朋余,山川水色带给他强烈的撼动。他曾自言「我的山水最得力的是嘉陵江、其次是峨嵋;我向华山学得画云、向雁荡学得画瀑。」六十八岁时,他追写二十余年前赏鉴的峨嵋腾境,成《云影苍茫》图,侧重高远法再附带平远景深的布局,以润泽的硬笔擦染出高峰,用浓而不窒的重墨卧点出蓊郁的林木,在留白处稍加渍染的云堆,苍茫云海山色景,浑然天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