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云归大壑

  1949年,君壁迁台继续执教,课余得空,仍未放弃观景写生,以自然为师。他会寻访鸟来、溪头、阿里山等地,领略宝岛风光之美。
  1953年君翁五十六岁,他会登临阿里山,面对巍峩的大地塔山,日夕观察揣摩山下的雪烟出没,君翁会谈及,如此对观了半个月的光景,终能画出阿里山的云海。
  《云归大壑》为六十三岁之作,君翁款题「前游阿里山,登祝峯,府祝层峦烟云变幻,为天开图画,蔚为奇观。」长条画幅实行定点透视,但兼顾山之高远、深远、平远。为了表现水气蒸腾,山莑皴纹用饱含水分的硬笔,逆锋而下,近景浓墨、中景稍淡、远景山顶墨色最淡,层次井然。
  至于层层云海,先以淡墨半侧峯点染出云堆凹处,下笔先轻、收笔较重,然后再以带水分的清墨,在云朵上再次渍染。君翁并利用西方透视比例,交待出云层堆栈的厚度,是近宽远窄的。为了呈现夕阳景,全图以赭石烘染,并以较明亮的赭色加染远峯。其用赭淡雅,温布不火。斜阳下,排云涌动、金顶霞光辉灿的霎那美景,已然成为永恒,长驻画面。
  宋•郭熙在其论著《林泉高致》中述及:「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髪,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此山水之布置也。」古人画云,以钧线敷粉或留白加烘染而成,如著名的传唐人《明皇幸蜀图》、五代南唐董源的《洞天山堂》可为代表。虽然前人所描画的烟云,意象生动,但终究欠缺震撼的气势。君翁画云,以钧云、渍云法为之,尤其借着墨色层层渍染出的云海,不但可成为布局中的主景,更因为此法,是君翁从自然界中观照而来,所以其笔下浮动流漾的云朵气象万千、撼动人心。君翁画云,非仅创学,更被世人推许为当代第一。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